倒插门

版名:驿•副刊

  文/王太广
  说起“倒插门”的起因,总会让人联想起原来门旁边一个用来锁门的插栓,如果倒过来,就是会从外面打开门,这是会被人笑话的事。而男女婚姻的“倒插门”,则是指男方入赘女方家里。旧时指结婚时男到女方家定居,改姓女方姓氏,成为女方家的“儿子”,继承女方家的香火,生的孩子随女方姓氏。那时候要求“倒插门”的女方,一般是没有兄弟,或年轻的小媳妇因丈夫去世孩子小,不能改嫁,父母就把希望寄托在招女婿上。“倒插门”的男方,大多是兄弟比较多,家庭生活比较贫困,没有经济能力娶亲,只好到女方家“倒插门”。
  “倒插门”的上门女婿没有人权,没有自由,社会地位低下,甚至受人欺负。古代曾流传有“小子无能,改换门庭;吃糠咽菜,不能嫌赖;挨打受气,不能回去”“男子汉不要倒插门,一辈子拿你不当人”之类的顺口溜。我小时候,虽然已是新社会,但农村人的封建思想观念仍比较重。我有一个表嫂,长得很漂亮,人也贤惠,非常能干,家庭和睦,没想到有了两个孩子后,表哥突然得急病死去。随着丈夫的去世,她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首先是公婆恨她,说表嫂子命硬,认为儿子就是被她给尅死的,整天对表嫂没有一个好脸色,说话都像吃“枪药”了一样。尽管这样,表嫂依然毫无怨言,日夜操劳,全身心地维持这个家。那时候,失去丈夫的年轻媳妇,孩子都很小,寡妇改嫁是“丧门星”,小媳妇只有干活孝敬老人、照顾小孩的份,没有做主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公婆就托媒婆招男人“倒插门”。结果找了一个比表嫂大十多岁的秃头寡汉条子,人老实得石磙轧不出个屁来。就这样,表嫂忍气吞声,稀里糊涂地过。也许是表嫂为这个家操劳过度,加之缺乏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表嫂过早地憔悴衰老,五十多岁就多种疾病缠身,离开了人间。当儿女们号啕大哭的时候,那个秃头汉子竟然木讷得说不上一句送别的话……
  “倒插门”的男人地位低下,受人欺负、侮辱,被人歧视,令人同情,但也有抱着某种目的,宁肯牺牲自己的尊严当上门女婿的。某镇集上有一户姓李的人家,膝下无儿,但有一女。按照当地民俗,女大当嫁时,女儿须给父母领回一位相貌堂堂的女婿来。住在附近村庄的小林,弟兄六个,他排行老四,相貌不错。他自知家境困难,找对象不容易,愿意倒插门。小林成了李家的儿子,自然是一番欢喜。多年的家庭生活,也算幸福和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觉间十几年过去了。李家父母逐渐变老了,没用了,小林不仅逐渐变成了李家的“掌门人”,而且开始讨厌起李家的父母来,家庭从此变得不再和谐。几年后,岳父脱离了苦海先走了,留下岳母开始过地狱般的生活。小林把岳母关在屋里,不让岳母四处“乱窜”,防止岳母失言说“错”了话,影响自己的名声。就这样,岳母仿佛蹲了“监狱”一样,被关在一个小屋子里,失去了人身自由。当小林心情好的时候,还有点吃的喝的;如果他不高兴了,岳母只能挨饿。原来小林自愿到李家的目的是他们的临街门面房和一处院子的房产。他迫不及待的心情和心狠毒辣的真面目,就像狐狸的尾巴慢慢露了出来。心地善良的农家女面对小林突如其来的变化,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她变得手足无措,无能为力,只能偷着接济母亲,但于事无补,不到一年,岳母就被小林活活地折磨死了。两位老人死后,老婆也被他扫地出门。但他的生活并不幸福,儿子因车祸死去,他本人得了一场大病。面对生活的拮据,精神的打击,他实在熬不下去了,就把这处宅院以4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同村,也是上门女婿的小海。没想到镇里搞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这处宅子的价格一下子上涨十几倍,他后悔极了。街坊邻居说:“小林瞎折腾,这就是报应。”
  “倒插门”组合家庭的形成,本身就是一种凑合,缺乏爱情的婚姻基础。由于男女双方条件的不对等,人的尊严必然受伤害,人的形象必然受贬低,人的待遇必然不公平,人的心灵必然会扭曲。它是经济贫困条件下,封建传统陋习对乡间人权的羁绊,是一种精神的枷锁,不可避免地会有悲剧发生。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倒插门”的习俗必将被新的乡风文明所涤荡。
  王太广专栏:回望乡村
  个人简介:王太广,河南汝南人,黄淮学院特聘专家。生于农村,饱尝生活艰辛,他的作品通俗自然亲切。多篇作品在《人民日报》《文艺报》《作家文摘》等报刊上发表,在《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分别开有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