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正亦吝和长舆

版名:驿•人物
  全媒体记者李贺建
  近读《世说新语》,感觉和峤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人。
  和峤,字长舆,汝南郡西平人,他是和洽的孙子,袭父爵为上蔡伯、太子舍人,累迁颍川太守。
  和峤在任颍川太守期间,“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朝中元老贾充很器重和峤,尽力向晋武帝推荐。晋武帝将和峤召入,封为给事黄门侍郎,不久迁为中书令。灭吴之后,和峤因功升为侍中。此后,更得晋武帝宠信。
  在立储问题上和峤与任恺、张华等大臣对司马炎选智力低下的司马衷为太子不甚满意,认为司马衷没有治国的能力。其他人都不敢向司马炎公开提出,而和峤却大胆地向司马炎道出他的担忧:“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季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
  此后不久,晋武帝召集和峤等人一起商议有关太子的事。有人出于自身利益主张立司马衷为太子,并极力吹捧司马衷,和峤则认为司马衷“圣质如初耳”。司马炎听了甚为不快。但和峤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一直坚持自己的意见。
  司马衷被称为“白痴”来自他经历的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何不食肉糜”的故事,另一个故事是“蛤蟆为谁叫”的典故。说是有一年闹灾,老百姓吃不上、喝不上的,乃至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司马衷对老百姓吃不上喝不上不理解,问大臣们,老百姓没有粮食吃,怎么不吃肉糜呢?肉糜就是肉粥。
  另一个典故是司马衷听到池塘里的蛤蟆叫,问身边的大臣们,这池塘里的蛤蟆是为谁而叫的?身边的大臣们回答得很得体,在公家地盘上的为公家叫,在私人地盘上的为私人而叫。
  现在来看,司马衷应该是智商有问题,不具备一个帝王的智商和治理天下的能力而已。他是一个无能的皇帝,西晋因他而亡国。
  后来,司马衷继位,拜和峤为太子太傅、光禄大夫等,和峤随太子拜见皇后贾南风时,贾后让晋惠帝司马衷问和峤:当初你认定我治理不了国家,今天看来如何?和峤坦然相对:我当年侍奉先帝时曾说过那样的话,我当年的话没有应验,是国家的福气,我岂敢逃避罪责呢?
  永康二年(292年),和峤死去,赠金紫光禄大夫。唐太宗赞曰:“和峤预识惠帝不胜重任,力主易储,非古所谓社稷之臣而何?向使武帝毅然听从,择贤而立,则贾后、八王之祸能消弭——惜峤议不行,晋末再传而乱斯矣!邦之兴衰,基于一言。有国者其知所鉴戒哉!”
  和峤在政治上不畏强权,敢于直言,但在生活中,他却是一个嗜财如命的人,他虽“家产丰富拟于王者”,但却非常贪婪吝啬,杜预即认为和峤有钱癖。
  话说,和峤的家里种着一棵李子树,不知这李子是从哪里引进的品种,每年树上结出的果实相当甜美可口。整个国家,没有任何水果的味道能与和峤家的私家李子媲美。 按理说,大臣和峤家里有这样一棵李子树,理应将果实拿出来,与一众同僚和皇帝分享。偏偏和峤是个抠门至极的人,他舍不得将这么好的李子送人,偏要以此来赚钱。当时有许多老饕慕名而来,前往和峤家中尝李子。和峤将食客们吃剩的果核算明数量,然后与食客要钱。就算自己家的亲戚来了,和峤也要一丝不苟地收费,少一文钱都不行。
  某天,和峤先生的小舅子王济来串门。王济是个性格豪爽的人,平日里不拘小节,豁达大方。他来到姐夫家里,十分随意地摘了一些李子吃。王济心里想着,姐夫和我多铁啊,吃几个李子又算得了什么。李子的味道相当不错,所以王济吃了一个又一个,想要在姐夫家吃个饱。没想到,和峤先生竟对小舅子一视同仁。 他盯着小舅子吐出来的果核,在王济吃到第二十个的时候,他便伸手阻拦,不让小舅子再吃下去了。这种行为让王济非常难受:“你这人太吝啬,自己的小舅子吃点李子都要斤斤计较,什么人品?”更让王济憋气的事还在后面,那天王济想要回家时,和峤在小舅子面前搓了搓手,摆明了想朝王济要李子钱。
  王济心里一阵火大,暗骂道:“连我姐姐都被你娶过门了,却还因为这几个李子找我们王家人讨钱,好你个和峤,看我不整治你。”过了几天,王济赶在和峤上班时来到了姐姐家。这次王济可不是一个人来的,他的身后还跟着一群毛头小子。只见王济一声令下,这些小伙子便爬到树上,将和峤栽种的李子吃了一大半。 吃饱之后,众人还用铁锹将李子树挖了出来,用马车运回王济家中。这还不算完,第二天一大早,王济便带着几根树枝来找姐夫,对和峤说道:“姐夫你看,我家也种了一棵李子树,你看和你家那棵相比,哪一棵长得更好?”李子树被挖走后和峤憋着一肚子火,又撞见小舅子来家里示威,差点被气晕过去。要不是这几天老婆正因自己和小舅子讨钱这件事河东狮吼,和峤真想揍这小舅子一顿。
  因此,和峤生前死后在社会上的名声都不好,常成为人们讥讽的对象。
  说到和峤的吝啬,就不能不说和他同时期大名士王戎。王戎的吝啬才叫人笑掉大牙。闺女出阁,作为父亲的王戎理应准备一笔可观的嫁妆,让闺女风风光光过门。然而,抠门的王戎连这笔钱都不愿意出,非要让闺女写下几万钱的借据,才肯将嫁妆给姑娘。王戎的女儿权当老爹在和自己开玩笑,嫁给裴頠便将借据签了。嫁人之后,王氏逐渐忘了欠老爹钱这一茬。结果,某天王氏回家探亲,发现王戎一直板着脸,连话都不与自己说一句。当闺女的连忙去哄老爹,可王戎就像不认识自己的女儿一样,撅着的嘴都能挂上油瓶了。王氏一琢磨,这才想起自己嫁人前曾向老爹借了一笔嫁妆。想到这,女儿相当失望。第二天,王氏便从裴頠那拿来几万钱,送到父亲手上。本来耷拉着脸的王戎,在见到钱后笑逐颜开,对女儿嘘寒问暖,别提多热情了。只不过从这以后,王氏回门的次数越来越少。估计王氏也心知肚明,比起钱财来,自己这个姑娘在王戎心中一点都不重要,有这样的老爹着实悲哀。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晋武帝对刘仲雄说:“你是否多次拜访过王、和?我听说和峤哀苦过礼,使人很是担忧。”刘仲雄说:“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宋代林同云:要以礼法论,休言哀毁同。但观生和峤,定胜死王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