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国喜
三门峡市有个“双千年古县”卢氏县。该县有个五里川镇,镇里有个河南村,村里有个路沟口。河南村位于灌河南岸,路沟口村民组紧邻灌河,居熊耳山南麓。这个本来很普通的小村庄,却因为一个文化人而不再普通,因为一个爱国的文人而被人熟知。他就是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曹靖华,北大清华知名教授,与鲁迅私交甚好。鲁迅曾抱病为其父曹植甫写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文碑》,以贺其父从教乡梓40年而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
曹靖华是继承了父志、深受父亲人格影响而学有所成、成就不凡的一代宗师。
曹靖华故居位于河南村的路沟口。那天上午,路遇曹先生故居纯属偶然。我们一行人本打算去卢氏县瓦窑沟乡的龙首山庄,探访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足迹,却误打误撞见河南村,看到立在209国道边的文化景点指示牌“曹靖华故居”。我们一下子兴奋起来,天意佑人,欣然拜访。
故居是普通的河南民居,二进院落,门口挂着一副金字楹联“文如秋水波涛静,品似春山蕴藉多”,门楣上书写着“曹靖华故居”。一方青砖砌就的影壁墙正对院门而立,上嵌一个大大的“福”字。游客几无,各房门紧闭,落了锁。门是旧式对开木门,窗是花格旧式木窗,并无奇特之处。一切都很普通,普通得让人有点怀疑,这样的房舍竟然能走出如此声名显赫的人物。
他走入后院,正东张西望,试图获取更多信息。突然,一个身穿白色短袖T恤、扎着羊角辫、眉清目秀的小女孩,从一侧的过道跑进来,推开正屋的门闪进去,旋即又出来,掩上房门。这时,我才意识到故居里仍有人居住。我叫住小女孩,她淡定地望着我。我问:“小朋友,这是你们家吗?”她说:“是啊,这是我家。”我正想与她进一步交流,侧道走过来一个30多岁的男子,端着饭碗,不知道吃的是早饭还是午饭。与之短暂交流得知,男子是曹靖华的侄孙。曹靖华兄弟二人,靖华先生是男子爷爷的兄长。老宅因为有人居住,更多了几分烟火气,让人感觉到曹氏血脉绵长久远。
故居经过修缮,门窗经过防腐处理,灰色小瓦苫就的房顶、青砖砌成的墙体,以及院门的小庑翘檐,都经过认真修整。据房东介绍,是北京一家文化机构出资免费修葺的。
走出院门,来到门前的大广场,我又望见了那些石碾、石磨、石碑,还有一棵近百年的刺槐树,一口开凿于清初的水井。磨称“启蒙磨”,碑是“无字碑”,井叫“感恩井”,每个名字背后都隐藏着一段久远的感人故事。
曹靖华的父亲曹植甫是清末秀才。他因厌恶官场尔虞我诈不愿继续应试,更无意于仕途,在家乡开馆授徒,传播新知,启蒙新人,造福乡里。曹靖华幼时聪慧,一边帮父亲做家务、干农活,一边受父亲教导启蒙,心智成熟较早。父亲磨面,靖华推磨,休息间隙,父亲抚平面粉,在上面书写“礼义廉耻”,讲解字义,启迪儿子。耳濡目染之下,曹靖华既勤劳朴实勇敢,又睦邻爱乡爱国,为以后外出求学、发奋读书、拯救民族危亡埋下了火种。后来的曹靖华,无论是投军北伐,还是赴苏深造,无论是在名校教书,还是为文译著,无论是与鲁迅、瞿秋白等进步人士、革命家交往,还是资助家乡建设,都怀抱“国之大者”,不遗余力,奔走呼号。
曹植甫不计功名利禄的品格深深影响了曹靖华,使其一生都务实平和,视名利如浮云,从不怦然心动。父亲义教乡里,育才无数,一直低调做人,从不张扬。即使面对鲁迅为其撰写的教泽文碑,众人希望刻于碑上的请求,他也冷静对待,坚决不从,而且把“无字碑”砌在井台上作垫脚石,方便村民取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透着谦逊。在他看来,名利皆是过眼云烟,唯有扎根家乡的泥土,才能自芳而香。鲁迅的《自嘲》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用在曹靖华父子身上再恰切不过。曹靖华翻译了《铁流》《虹》等约三百万字的苏联进步作家的文学作品到中国来,又把鲁迅的小说推介给苏联作家翻译为俄文传播到苏联去,他曾担任文学名刊主编,身兼中国作协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等多种要职,忙里偷闲服务文艺工作,晚年在病榻上仍笔耕不辍,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曹靖华爱党、爱社会主义,一生追求进步,毕生坚持革命,传播新思想,改造旧世界,董必武赞他“洁比水仙幽比菊,梅香暗动骨弥坚”。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踏实苦干、不务虚名,鲁迅先生夸他“一声不响,不断地翻译着”。
在洁净的曹靖华故居,我似乎没看到什么,两进小院,十几间瓦房,一棵老树,一口水井,一盘石磨,一座石碾,一尊无字碑,几乎一无所有。我却又真切地看见了什么?曹家两代人,父子同心,志趣相投,曹植甫从教几十载,曹靖华为文一生,都因高山仰止的品格和贡献,为后人和家乡百姓津津乐道、交口称赞,这分量又何其重。“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两组诗句,应该是为曹靖华父子写下的吧。
曹靖华陈列馆前,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五里川镇的男女老少,像赶年集一样蜂拥而来,这里正举行七夕文化活动。硕大的石碑上镌刻着楷书“靖华故里”四个红色大字,方正、质朴,在初秋的阳光下闪耀着光芒。
在瓦窑沟乡龙首山庄,在私人创办的红色文化史料陈列馆里,我看到了卢氏县政协文史委编辑出版的《卢氏人物》,曹靖华赫然在列,列在卷首“精英篇”,列在篇首。该馆二楼辟有“一代宗师曹靖华专题展馆”,为我们补上了更生动翔实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