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墙。
村中一景。
□全媒体记者 邓丹华 文/图
百花齐放春满园,人间最美四月天。4月,汝南县的乡村公路上,处处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生机盎然。村民的房前屋后整洁宜人,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文化广场内村民锻炼、娱乐,一面面文化墙映入眼帘……这是近年来该县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
汝南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重要举措,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厕所革命”为突破口,对老君庙镇小方村、罗店镇李岗村、张楼的方桥村等新农村示范点进行了环境综合治理,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乡镇公厕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先后在汝南召开。
“公交站点式垃圾直运模式”常态化
清晨,一辆辆垃圾清运车穿梭在乡间小路,一个个“橘红”的身影活跃在路边村头,一个个摆放整齐的绿色垃圾桶构成了乡村早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各项工作部署,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以打造‘四美乡村’为抓手,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农村积存垃圾,建立了长效保洁机制。 ”汝南县县长刘军民告诉记者,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标引入重庆新安洁公司,实施覆盖267个村的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采取“公交站点式农村生活垃圾直运模式” ,构建定时发车、定点收运、自由上下、终点导向的生态闭环,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及时清扫、及时运输、及时处置。
按照村庄每 3 至 5 户一个、街道50米一个的标准, 配备240升垃圾桶4.8万个, 同步配置各类环卫车辆110辆、 配备环卫作业人员2600名。
创新运行机制 “厕所革命” 持续推进
“你看, 这流出的水多清。 ” 罗店镇李岗村村民李庆明老人指着从沉淀池流出的水自豪地说, 去年他们村全部埋了下水管道, 村民都用上了水冲式厕所。
据了解, 2018年, 该县通过政府投入和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厕所革命” , 投资新建、 改建公共卫生厕所210所; 积极与惠洁公司合作, 采取企业支持、 群众自愿、 政府补贴的 “三方共建” 模式,企业负责提供技术支持, 群众自愿申请改造, 改造验收合格后县财政给予补贴, 在每个乡镇选择一到两个试点村, 实施试点先行、示范带动、 稳步推进, 累计新建、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1万多户, 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变输血为造血 村民自发美化家园
“这个文化广场是我们村民自发修建的。 ” 在三门闸街道孔王村, 70多岁的老支部书记朱国俊告诉记者, 他们村的老百姓自觉性很高, 不但把自家的庭院打扫干净, 还积极打扫村中水泥路面和村庄周围的垃圾等。
据了解, 该县坚持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 各乡镇积极开展家庭 “五净一规范” 、“文明家庭” 、“身边好人” 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时间, 依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文明行为教育, 倡导 “美化家园你我他, 优美环境靠大家” , 教育村民养成自觉维护环境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