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
潘琦:在消除“病痛”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通讯员 陈 毅
  总有一群人, 不知疲倦地奔忙,他们构成了和谐社会温暖的底色。在这群人中, 各行各业都有令人敬佩者, 潘琦就是其中之一。
  潘琦,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骨二科医生。从医十五载, 他先后开展创伤、 关节及脊柱手术千余台, 在全市率先成功开展了经皮椎弓根螺钉、 椎体成形、 椎间孔镜及关节镜等多项微创手术。他在医疗技术上孜孜以求,竭尽全力减轻患者痛苦。
  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 不止是一名 “手术匠” , 更应该是一名 “文武双全” 的医生, 既讲究治疗方案的选择,又拥有不断成熟的、 规范化的手术技巧。
  2009年,工作5年的潘琦意识到基层骨科专业的局限性,毅然北上进修学习。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学习时,他认识到骨科未来发展的方向—微创。回到单位以后,潘琦利用在外学到的新知识,先后开展微创技术在创伤、关节及脊柱中的应用。2014 年,潘琦无意间发现,河南省武警医院引进的新“武器”—椎间孔镜,能极大地减轻患者手术时的痛苦。对于广大医生和患者来说,这项技术就是一个惊喜。 “这个技术能达到比开放手术更好的疗效,我想这就是我发展的方向。 ”潘琦说。
  为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潘琦不放过任何汲取学术营养的机会; 每周一早上进行文献学习, 同时汇报近期英文文献的读文收获; 在紧张、 繁重的学习期间, 利用休息时间阅读并筛选出1至2篇临床价值较高的文献,与科室其他医师在专业知识、 英文方面进行交流、 共同进步。
  随着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 潘琦先后到重庆新桥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学习, 不断总结学习经皮椎弓根螺钉、 椎体成形、 椎间孔镜及关节镜等多项骨科微创手术, 并在医院广泛开展, 提升了全市骨科微创手术的技术水平。
  外科医生是用自己的双手操作手术器械的, 手术器械在某种意义上是人手的延续和功能的放大。潘琦每天的工作就是通过大脑指挥自己的双手操作各种各样的手术器械, 来完成各种或简单或复杂的手术。
  潘琦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属于脊柱退行性疾病, 当人体腰椎退变到一定程度时, 疾病便会发生。得了腰椎间盘突出, 绝大多数患者会选择按摩、 贴膏药、 吃止疼药等缓解症状。事实上, 按摩并不适合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吃止疼药只能暂时缓解疼痛, 于治疗无益。
  潘琦深刻意识到, 守旧意味着被淘汰, 好的外科医生不但要学习新技术, 而且要不断挑战旧技术, 突破传统, 发明新方法, 提出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