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张大生:善行义举 温暖中国

    张大生参与公益活动。

  “美食再多, 吃饱只要一碗; 豪宅再大, 睡觉只需一床, 用钱帮助困难的人才真的快乐。 ” 这是好人张大生心灵深处迸发的肺腑之言。作为确山县三源农机合作社理事长、 确山县志愿者协会会长, 20多年来, 他帮助了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的弱势群体, 累计帮助人数达2万人次, 向社会公益事业捐款150多万元。
  1988年, 张大生退伍返乡, 凭着勤劳创业成功, 致富之后, 他一心回报社会。20多年来, 乐善好施的他, 以仁爱之心、 用大爱之笔书写着人生, 坚持义务做好事,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经过省、 市、 县各级媒体的宣传报道, 张大生20多年助人为乐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 先后有50多家单位邀请他作事迹报告。
  2018年12月, 张大生作为河南省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成员在全省作巡回报告。
  近年来, 张大生先后入选 “中国好人榜” 、 驻马店市道德模范、“驻马店好人” 、 确山县道德模范, 并当选为确山县志愿者协会会长。

张大生:善行义举 温暖中国
全媒体记者 郭建光 通讯员 赵成福 文/图


  天中麦客 将爱心播撒全国
  做好事不难, 难的是把做好事当成一项事业。张大生把做好事当成事业的源头要从他年轻时一次骑行说起。
  1988 年, 张大生退伍返乡。年轻的他精力充沛, 作出了骑单车走遍中国的决定。于是, 骑着一辆自行车,带上简单的生活用品, 张大生出发了。他去过很多地方, 最远的到过新疆。路上经历很多困难、 坎坷和挫折,也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 有时甚至是一碗水, 都让张大生感到温暖。张大生决定, 他要把这种正能量传递下去, 尽自己所能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张大生从创办农机配件商店开始创业, 后来, 张大生开着收割机跨区作业。他发现, 单枪匹马地搞跨区收割,很多方面没有保障, 如被截留作业、 出行安全、 故障抛锚等。张大生就组织县里的农机手成立了 “路路发跨区作业队” , 团队作业速度快, 协调问题有人出面, 有后勤保障和机械维修车辆。每年麦收时节, 张大生带着作业队外出收割, 200多台大型收割机浩浩荡荡, 横跨河南、 山东、 河北等省。张大生的作业队讲信誉、 重质量, 对贫困户收割麦子价格优惠甚至是免费服务, 对其他作业队热情帮助、 大力支持, 很快名扬四方, 创出了品牌。
  2007年, 张大生在 “路路发跨区作业队” 的基础上, 组建了 “三源农机专业合作社” , 扩大经营领域, 提升服务层次, 并提出 “天中麦客, 收获全国”的口号。
  张大生说:“收获全国, 一语双关,一是为全国的农户收割麦子; 二是走到哪里, 将好事做到哪里, 将爱心播撒到哪里, 将老区确山的形象树立到哪里。 ”
  关爱老兵 为新中国70岁生日献礼
  张大生是个热心人,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谁家有难,不论亲疏,都伸手相助。
  每天,张大生的手机铃声都会响个不停。这些电话大多是请他参与公益活动的:有的邀请他到“道德讲堂”讲课,有的求他资助留守儿童,有的请他修理农机……虽然他乐此不疲,有求必应,但总觉得这些都是小事。当前,在新中国即将迎来70岁生日时,他最关心的事是帮助抗战老兵。
  2015年,我国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大会,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或其遗属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
  确山是革命老区,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张大生作出了帮助和服务家乡抗战老兵的决定。他说: “这些抗战老兵都是民族英雄。如今,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已离开我们,健在的也都是耄耋老人,伤病缠身,再不为他们尽份心,就来不及了。 ”
  也就是从那时起,张大生把手机号码写在全县每个健在的抗战老兵家的墙壁上,接到老兵的求助电话,张大生总是尽力帮助。时间一长,张大生与很多抗战老兵熟悉起来,老兵们也把他当作了朋友。
  有一次,99岁的老兵吴国献让家人给张大生打电话。张大生接到电话,立即驾车赶去。原来,吴国献老人一段时间未见张大生,想与张大生见个面,说说话。
  从2017年初开始,张大生关爱抗战老兵的活动更加频繁。端午节,他在确山县民政局的支持下,组织10位抗战老兵到竹沟革命烈士陵园祭扫。在那里,老兵们祭奠战友,为烈士扫墓、回顾战斗岁月……革命激情又被点燃,一个个精神焕发。一天的行程中,张大生不但给老人们准备洗漱用品,让老人享用美食,还特意向行动不便的两位老兵每人赠送了一辆轮椅。
  在与老兵的交往中,张大生发现有几位老兵的房屋比较破旧,门前的道路没有硬化。于是,他拿出15万元钱,帮助老兵翻修房子、硬化门前道路。
  “抗战老兵为了国家和民族立下了汗马功劳,流过血和汗,甚至献出了生命。他们是人民的功臣、民族的脊梁。我能为他们做点事儿,感到踏实、高兴! ”张大生说。
  有求必应 把做好事当成事业
  多年来,张大生坚持义务做好事,在确山县已家喻户晓。 “大生直言快语,谁有了困难,只要张口,他都会相助。 ”认识他的人说。
  确山县农机局家属院邻近京广铁路。家属院一侧有一条长 100 米、宽 5 米的排水沟,由于多年没有疏通,行洪功能丧失,夏天蚊蝇滋生、臭气熏天,被附近居民称为“龙须沟” 。张大生出资整治这条臭水沟,并将上面进行硬化建成四间志愿服务站和一片小健身场,居民都拍手称赞。
  不仅如此,每年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张大生都会到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米、面、油、月饼等物品。每年,他都为确山县一初中、二初中各出资一万元设立奖学金;他常常资助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2013年,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张大生买了价值4万多元的物品,雇了一辆大货车送往灾区。
  闲不住的张大生,不仅是冬泳爱好者,还是确山县蛟龙水上义务搜救队队长,他出资3万元购买救生船及救生设备。当110需要协助的警情下达时,哪里出现险情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2017年的中秋节下午,当听到一家三口开车过漫水桥被卷入山洪,两人失踪需要搜救的警情时,搜救队急忙赶赴现场,当时水流量太大,搜救只能第二天进行,张大生又联络附近县区的蛟龙水上搜救队组成60多人的团队,顺着水的流向向下游摸排,在可能有人的河汊里,张大生跳入水中进行摸排,全然不顾河水冰冷、身体被树枝挂伤,在寒冷的水中搜救了5个小时,终于找到一位遇难者,当人们把张大生拉上岸,他脸上青紫,浑身冻得瑟瑟发抖,遇难者家属感动得落下了眼泪。
  凝聚大爱 助力脱贫攻坚
  在精准扶贫上, 张大生也是当仁不让。2016年以来, 张大生积极响应确山县扶贫攻坚的号召, 走村串户, 访贫问苦, 为100多个贫困户购买鸡苗和养鸡设施, 并以高于市场价回收成品鸡。仅此一项, 带动20多户村民走上致富路。同时, 他又组织自己创办的农机合作社免费为贫困户收割小麦、 玉米, 帮助10余个贫困户购买收割机加入自己的合作社, 带领他们外出收割增加收入。
  对于贫困村的公益事业, 张大生更是全身心投入。2016 年, 张大生出资10万元支持新安店镇段庄村美丽乡村建设, 帮助该村修建了健身广场并配备了健身器材、 灯光音响等设施。2017年9月, 他出资2万多元, 资助县里35名考入二本以上的贫困家庭的学生。
  2018年六一儿童节, 张大生向地处偏远山区的瓦岗镇刘老庄小学捐赠书包100余个、 棉被7床、 健身器材3套, 价值1万多元。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 张大生坚持把奉献爱心作为自己生命中的应有之义, 诠释了助人为乐的人生价值。
  一刀一镰挥洒勤劳本色, 一厘一毫书写大爱人生。多年来, 张大生坚持把奉献爱心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用大爱书写着平凡而精彩的人生, 用行动最好地诠释了志愿服务 “我奉献、 我快乐” 的精髓。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坚持做好事。这是个一天不做好事心里不舒服的人, 他身上的正义感与生俱来, 无论遇到弱小还是贫穷, 他都慷慨相助, 播撒爱的火种温暖大半个中国。
  如今, 朴实得像农民一样的张大生依然每天乐呵呵地行走在洒满爱心的人生之路上, 并且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留下铿锵的足音和闪光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