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
大梨树村:为“干”字树碑的村庄
  新华社电 (记者 王振宏 于 力 洪可润) 4月辽东, 草木萌发。走进大梨树村, 苍翠的山岭之间, 一座9.9米高的火红色 “干” 字碑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这个位于 “山沟沟” 中的小村落, 曾经人均收入只有90元, 全村人依靠 “苦干实干加巧干” , 硬是把一个荒山沟改造成了“中国美丽乡村” 。
   干出一片新天地
  白墙黑瓦、 小桥流水、 石板小巷……走进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 见到的是一片江南水乡美景。村委会前, 一块巨石上刻着 “干出一片新天地” 七个大字。背后的大山上, 2万多亩果园环绕, 梨树花骨朵含苞待放。
  “20多年前, 这里满山荒草丛生, 山石遍野, 我们硬是一锹一镐干了出来。 ”大梨树村党委书记毛正新介绍说, 仅用10多年时间, 全村改造荒山整修梯田1.6万亩, 整治河流14公里, 修建水库5座, 在群山中建成87公里的山地生态观光路。
  改造山河仅是大梨树人实现梦想的一个缩影。近40年来, 他们靠勤劳的双手建成了以万亩果园为代表的特色农业, 以金翼钛业为骨干的集体工业, 以凤泽市场为龙头的现代商业, 以农业观光为品牌的乡村旅游业, 村集体总资产超过5.5亿元。
  村民王淑兰今年 69岁, 她家的两层小楼宽敞明亮, 屋内现代化家电设施一应俱全。“49年前, 我嫁到大梨树村,全家人忙活一年就剩下几百元钱。现在儿子在村里干工程, 媳妇在村里办的酒店上班, 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 王淑兰说。
  硬化的柏油马路、 设施先进的乡村小学、 一个个干净卫生的旅游厕所……近年来, 大梨树村用城市化理念管理社区, 建立了卫生保洁、 园林绿化、 物业服务等管理队伍, 供电、 供气、 给排水、 集中供暖、 水冲式公厕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没有树, 我们可以栽树; 没有水, 我们可以引水; 没有景, 我们可以造景。我们虽然改不了天, 但我们可以换地。 ” 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毛丰美的豪言壮语如今已成现实。
    干劲从何而来
  到过大梨树村的人无不对大梨树人的 “干” 字精神肃然起敬, 同时很多人也在思考: 大梨树人的干劲从何而来?
  大梨树人说, 是党的政策给了他们信心、 闯劲和拼劲。
  30多年前, 毛丰美在全村大会上郑重承诺:“让全村百姓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 习惯于土里刨食的村民问:“靠啥能过上好日子? ”“党的富民政策里就有机会和财富。 ” 毛丰美这样回答。
  上任伊始, 毛丰美与村干部商量北上黑龙江贩运土豆和粮食。有人说是“投机倒把” , 有人说不务正业。他说:“国家已允许发展商品经济, 真有问题,责任我担。 ” 他带着村干部筹了4万元钱, 倒腾回5车皮小米, 两车皮土豆, 沿街售卖, 忙乎一个冬天, 净赚1万多元。
   干的道路永无止境
  来到大梨树村, 会被无处不在的“干” 字元素所感染。为了传承 “干” 字文化, 大梨树人搞雕塑为 “干” 字树碑; 设展馆, 为 “干” 字立传。一位游客说, 这满山果园都是一点一点干出来的,“干” 字碑令人敬仰。
  2014 年 9 月毛丰美去世后, 大梨树村新一届党委继续以 “干” 字精神开启“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 的大梨树人紧扣时代脉搏, 转变发展方式,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走进大梨树樱桃采摘园, 一进门就看见一排排整齐的樱桃树蓬勃生长, 一串串紫红饱满的大樱桃悬挂在果树上,很多游客手拿小盒, 享受采摘的乐趣。
  大梨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接待中心业务员刘天洋2013年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 毕业后曾在武汉工作。2017年大梨树村招聘员工, 刘天洋回到家乡。
  “我现在认准了一个字— ‘干’ !只要肯干, 肯付出, 最后一定能有收获。 ”刘天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