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首席记者高琳琳
本报讯“这几年,我画了近百幅作品,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生活场景和社会变化。画画不但让我心情好了,也让年轻人看看过去农村是啥样子!”近日,记者慕名来到西平县出山镇焦子岗村焦金安老人家,一说起画画,老人便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焦金安今年67岁,自幼喜欢画画,是村民眼中的“大画家”。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反映农村真实的娱乐、生活及劳动的场景,曾入选2018年北京798艺术区“素人艺术节”。
“我七岁时就喜欢上了画画,上小学三年级时,跟着教美术的韩老师学了一年,初中毕业后回村务农,画画一直没丢下。”焦金安老人说着,随手从桌上拿了几幅画介绍道:“这幅画的是上世纪80年代小麦大丰收后乡亲们拉着架子车去交公粮,渴了买瓶汽水喝就觉得可幸福了;这幅画的是当时村里的大路,一下雨,娃儿们上学全是踩着泥走。看看现在,村里到处都是水泥路了。”老人兴奋地讲述着,满脸洋溢着幸福。
树荫下,一小桌,一小凳,一笔一纸一眼镜,一会儿功夫,几个小人儿便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你看我这眼有点儿花了,右手也抖,画时得用左手扶着,不过也有好处,你看看这笔画都有微微的曲弯,倒是谁也不好模仿了。”焦金安老人一边说一边画,开心得像个孩子。
焦子岗村村民告诉记者,焦金安的儿女都在北京工作,老伴也在那儿带孙子。他在城市住不惯,三年前就回来了,一个人在家住。这几年搞新农村建设,焦金安成了大忙人,村里的宣传版面请他插图,各家各户门口的白墙上也请他作画。焦金安是随请随到,无偿服务,忙得不亦乐乎。
焦金安说,村里没事时,他就在家画,他凭记忆画自己经历过的生活,画眼中的老革命老英雄,打腹稿、画线条、铅笔画、圆珠笔描,最后再上色彩,每完成一幅作品,他就觉得很高兴、很充实、觉得自己还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