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亮
一场夏雨带来了短暂的清凉,这样的夜晚,适合听戏品曲。
戏曲群里,有朋友分享了一段曲剧皇后张新芳先生上世纪60年代的珍贵录音。有人说:“曲剧《陈三两》听起来土里土气的!”顿时,讨论、争论、争吵……我无意参与群聊,塞上耳机,让“陈奎好比一只虎”的唱段一遍遍循环播放。
还记得第一次欣赏曲剧《陈三两》,是年过花甲的张先生现场彩唱。不似京昆曲高和寡,不似越剧柔婉妩媚,大腔大口,直抒胸臆。声音极具辨识度,哪怕第一次听,也会记住那声那调那腔。一曲终了,闭上眼睛细细回味,从“可怜我青楼苦命女”的含悲忍恨,到“今日落入虎口中”的重音喷口,脑海中的女子眼中有泪、心中有屈,百般惧怕、万般无奈,却在皱皱眉咬咬牙定定神后,不卑不亢走上公堂!
那一刻,我认识了陈三两,记住了张新芳。虽然艺术家晚年的扮相略显臃肿,嗓音多少有些失润,但丝毫不影响对于陈三两这个人物的艺术审美。
后来,我从网上搜索到张先生上世纪80年代演出《陈三两》的录像,那时先生正值艺术鼎盛时期,唱腔似乎更加充满悲情,从行腔到尾音,每字、每句、每处甩腔,都交代得明明白白。曲胡咿咿呀呀,唱腔悲悲戚戚。不知为何,我一直都喜欢听这样凄苦的唱腔。
你看——她家道中落,她自卖自身,她沦落天涯入风尘;可她满腹才情,又洁身自爱,还供养兄弟读诗文!你再看——唯利是图的老鸨,粗俗好色的商人,忘恩负义的兄弟,没有担当的文人。面对他们,陈三两无助、惊惧、绝望、压抑、愤懑,甚至窒息!
于是,张新芳哭,从啜泣到悲泣;陈三两喊,从哭诉到痛诉!于是,我们听到那声腔略显直白、略带沙哑,甚至让你觉得有点“土”、有些“俗”。
可你是否想过:她不是西子湖畔邂逅情郎的白娘子,她不是春秋亭内手握锦囊的薛湘灵。
她是陈三两!在威严的公堂上,她还要艰难地进行“命运突围”!正因如此,关于《陈三两》,我只愿一遍又一遍聆听那悲声曲韵,而不看结局。
“听此言好似万把钢刀刺我心
冷汗淋淋怀抱冰
我为谁长街把身卖
我为谁更姓又改名
我为谁受尽人世苦……”
命运多舛不低头,深陷污泥莲自芳,这是青楼才女陈三两;声声血泪诉不尽,句句悲声断柔肠,这是曲剧皇后张新芳。
听先生的弟子说,先生的葬礼上,当《陈三两》的唱腔响起,全场先是寂静一片,随后悲声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