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陈星(中)在市人大党委会副主任、汝南县委书记彭宾昌(右二),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军民(右三)等陪同
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是西(右一)在市人大常委会
美丽乡村一角。
快乐的广场舞跳起来。
汝南小西湖雏形。
“巧媳妇”工程助力脱贫攻坚。
立马电动车整车车间。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70年,是汝南县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70年;70年,是汝南县改革开放、跨越发展的70年;70年,是汝南县踏着时代脚步奋力前行的70年。70载春夏交替、70年日月轮回,汝南的发展,留下了太多辉煌的印记:
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中国新能源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梁祝之乡、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一个个国家级金字招牌纷纷被汝南揽入怀中,成为这个千年古县的崭新名片。2018年,汝南县的发展再攀新高: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全省人居环境及厕所革命、全市人居环境整治与脱贫攻坚、全市敬老院建设等9个现场会先后在汝南召开,再一次把汝南推向了聚光灯下。
数据显示:2018年,汝南县生产总值完成213亿元,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际完成8.3亿元,增长18%;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5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76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28元,增长8.6%;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完成市控目标任务,呈现出经济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态势。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汝南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牢发展第一要务,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汝南县抓住战略发展机遇,产业集聚区形成了以新能源电动车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建材业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省1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之一,先后获得“河南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一星级产业集聚区”“河南省百亿产业集群30强”“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等荣誉。县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面积19.3平方公里,累计入驻企业143家,其中新能源电动车企业61家,新型建材企业22家,健康食品和运动产品企业12家,其他企业48家,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县上下强力推进“两城两基地”建设,努力打造“天中文化旅游名城”“湖滨生态水域新城”“新能源产业基地”“健康产业基地”,各项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汝南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盯脱贫摘帽目标任务,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笃定滚石上山的坚强意志,鼓足破关夺隘的勇猛气概,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动员全县上下背水一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91%,各项退出指标全部达标,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在污染防治攻坚中,汝南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攻坚行动。制订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强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2016年、2017年位居全市第二,2018年三项指标全部完成市定目标任务。全面落实河长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国控断面水质达到规划水质标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在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中,汝南县制订了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不搞违规举债,推进政府投资平台公司功能整合与能力建设,牢牢守住了不发生政府债务风险的底线。牢固树立“隐患即是事故”的理念,及时排查化解各类安全生产风险,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坚持重拳出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三亲自工作法”为抓手,推进责任信访落实,确保了全县社会大局稳定,连年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
近年来,汝南县以“古城、名寺、水生态”的城市定位,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实施湖滨新区、产业集聚区、古城保护区、旅游功能区联动发展,同河南省水投集团合作,采用PPP模式融资12.6亿元,对“五河七公园”(五河即北汝河、新汝河、南护城河、梁河、祝河,七园即市民文化公园、滨河体育公园、龙亭公园、西湖公园、东湖公园、南海禅寺湿地公园和天中山文化园)进行整体规划、科学设计,实现全城水系连通、生态治理、景观打造。按照“一河一景、一段一文”、传承历史文脉、实施城市“双修”的要求,分段打造滨水景观,形成“水在城中、城在园中、人在景中”移步换景、美不胜收的滨水休闲空间。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在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工作。
最大限度增强群众获得感
汝南县以最大限度增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为目标,抓好民生改善,确保各类民生支出逐年递增,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近三年来改扩建农村中小学395所,新建城区学校3所,新招录教师1297名,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达标验收。医疗卫生条件全面改善,深入推进“健康汝南”建设,完成了17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新建村级标准化卫生室277个,实现了全覆盖。“互联网+健康扶贫”分级诊疗平台投入使用,全面推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行“医养结合”建设16个重残托养中心,被评为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县。文化事业全面进步,全县建成村级综合文化中心262个,完成276个村“村村通广播”建设,30多支民间文艺宣传队不间断巡演,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就业力度持续加大,扎实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全县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面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参保人数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开展送服务下乡为残疾人办证活动,上门为6582名残疾人办理了残疾证。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改善,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2357公里,完善农村客运网络,新增城区公交线路5条,配备新能源电动汽车51辆,全县281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两公里”范围内通客车。投资1.5亿元建设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城乡居民家庭安全饮水覆盖率达100%。
以“文明汝南”建设为总统领,以建设“道德高地”、打造“好人之城”“五进三评一考核”为总抓手,凝聚社会正能量,倡导时代新风尚,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在全县树立了一大批新时代身边好人,先后有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4人成功入选“河南好人榜”,1人被评为河南省道德模范,12人被评为“驻马店好人”,70多人被评为“汝南好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褒扬。
整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曾经“环境脏乱差,垃圾靠风刮”的农村,如今在汝南县已不复存在。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四美”乡村建设,汝南县乡村处处绽放异彩。
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投入资金1.2亿元开展村庄“五无一规范”整治和贫困户家庭“五净一规范”活动;投资3900万元与新安洁公司合作,实施覆盖267个村的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采取“公交站点式农村生活垃圾直运模式”,构建定时发车、定点收运、自由上下、终点导向的生态闭环,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及时清扫、及时运输、及时处置”。通过政府投入和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厕所革命”,投资新建、改建公共卫生厕所210所;积极与惠洁公司合作,采取企业支持、群众自愿、政府补贴的“三方共建”模式,累计新建、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1万多座,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善。在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乡镇公厕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与会人员在汝南县实地观摩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以党的高质量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汝南县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经历“淬火”,去除了“杂质”、锻炼了党性、坚定了理想信念。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集中到工作上,立非凡之志、尽非凡之力、下非凡之功,推动汝南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发展。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在农村党组织中开展树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四面红旗”创“标兵村”活动,2018年评出“红旗村”127个、标兵村5个,2019年评出“红旗村”120个、标兵村11个,呈现出“群星闪闪耀天中”的喜人景象。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持续开展正风肃纪集中行动,成立全县重点工作和纪律作风督查委员会,紧盯不落实的事、问责不落实的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立足新起点,再创新业绩。90万汝南人民正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用过硬的作风、奋斗的精神、一流的业绩,奋力谱写高质量跨越发展新篇章,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天中儿女的力量!
策划:赖学争 统筹:牛志华 文:邓丹华 付忠于 图:汝南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