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
痴迷水稻育种30余载
涂发友被誉为正阳“袁隆平”
愿为水稻奉献一生
    涂发友在查看水稻长势。

   
  □全媒体记者李玉荣文/图
  “今年试种的香软米已经成熟,马上就要收割了。”8月30日,当记者走进正阳县大林镇涂楼村涂发友的水稻试验田时,他指着一块块被塑料网罩住的水稻说,这些香软米好吃,怕鸟儿觅食,所以用网罩起来。
  为改良低产稻种走南闯北
  走进涂发友600多亩的稻田里,他正在给水稻浇水。“近段时间雨水少,我已经浇五六遍水了。”涂发友说,。
  涂发友在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皆因为他痴迷水稻育种30余载,给周边村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涂发友自幼生活在淮河岸边,从小就在田地里插秧种稻。上世纪80年代初,当稻区农民还在按传统方式种稻时,高中毕业的涂发友就开始为改良稻区低产稻种走南闯北了。
  良种鼓起稻农的钱袋子
  涂发友先从品种的选育入手,从信阳农科所购回当时的优良品种“汕优63”试种。由于不懂科学种稻,当年水稻产量不理想,他就到信阳农科所学习。第二年,经县农广校教师牵线搭桥,他从上海、北京、江苏等地的农科院所引进了“洪南”、“桂朝”等7个水稻新品种,在自己承包的7亩稻田里进行繁育试验。在县、乡农艺师的精心指导下,他刻苦研究,科学管理,当年水稻新品种全部获得丰收,亩产均在600公斤以上。
  消息传出后,周围村民都前来向他兑换稻种,外地的种子商贩也愿出高价购买他的稻种。令人想不到的是,涂发友却以一公斤稻种兑换一公斤常规稻谷的方式,把5000公斤稻种援助给父老乡亲,并与稻农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在涂发友的带动下,大林镇及周边群众纷纷种植优质水稻,涂发友也成了大林镇涂楼村水稻引种、繁育专业户,被当地农民称为正阳的“袁隆平”。
  “只有良种配良法,才能鼓起稻农的钱袋子。”涂发友说。近年来,他积极引导稻农“劣改粳,粳改优”,大力推广优质粳稻新品种。他先后与省内外农科院校、农科研究机构“联姻”,科研院所出新品种繁育,他出基地试验,示范成功后再推广。在他建立的水稻试验田里,就有中国种业集团、河南省种子公司、河南省农科院等10多个农科机构的水稻新品种试验田。
  研究院所的金牌合作伙伴
  “这是中国种业集团的试验田、这是江苏农科院的试验田……”涂发友指着一块块的实验田说,目前有10多家种子研究院所与他联合搞实验。由于涂发友实在、淳朴,成了这些种子研究院所的金牌合作伙伴。30多年来,他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并在大林镇发展了13家水稻种植示范大户,推动了优质水稻品种的示范种植和推广普及。目前,正阳县水稻种植面积近30万亩,而大林镇种植就超过10万亩,且全部实现了优质化。
  “我生在这片土地上,喜欢这片土地,我会一直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研究、创新,为水稻育种不懈努力。”采访结束时,涂发友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