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
点燃“强引擎”跑出“加速度”
——汝南县产业集聚区全力打造软硬发展环境
    市委书记陈星(右二),市委副书记李宝清(右一)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汝南县委书记彭宾昌(左二)等陪同下观摩汝南产业集聚区项目。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汝南县委书记彭宾昌(右三)带队深入产业集聚区调研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军民(中)在企业服务日深入产业集聚区现场办公解决问题。

  □邓丹华谢佳佳
  初秋时节,天气转凉,汝南县产业集聚区却一直延续着“夏季”的热度。车间内,机器不停地运行,工人或操控机器,或细致加工;车间外,进料和向外运输产品的车辆来来往往。
  “汝南建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在招商引资竞争激烈的当下,汝南县委、县政府致力打造产业集群,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汝南县产业集聚区主任、古塔街道党工委书记施惠杰说。
  近年来,汝南县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强化招商引资,狠抓产业发展,持续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不断推动新能源电动车和建材两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新能源电动车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电动车)”“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河南十佳营商环境产业集聚区”。
  点燃“强引擎”软硬环境“内外兼修”
  汝南县产业集聚区是2006年省政府批准成立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位于县城西南部,总体规划面积19.3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0.7平方公里。
  先种梧桐树,再引金凤凰。近几年,汝南县强力推动产业集聚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投资硬环境。在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上先后投资近30亿元。其中,新建主次干道22条,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集聚区路网骨架;建设供排水管网152公里;改造电网2条,新建2条,总长24.2千米。
  实施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工程,新建第三污水处理厂。投资2.6亿元引入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为产业集聚区热电联供。同时,汝南县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抓手,把土地、人才、资金、公租房等各个方面的生产要素向产业集聚区倾斜,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在土地供应方面,该县实施了15个村庄的征地拆迁项目,规划建设了七里店等三个棚改新区,整理出建设用地1.2万亩。
  在职工住房保障方面,该县建设了县产业集聚区生活服务中心,建成了6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
  打造硬环境的同时,还需要提升软环境。汝南县定期举办银企对接活动,为48家中小企业担保贷款5.2亿元;认真落实“产业强县30条”、“服务企业22条”,积极推进“一网通办”、“一次办妥”,企业申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扎实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营造了亲商富商的优良环境。
  在发展环境保障方面,汝南县委、县政府致力打造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发展环境,全力抓环境优化,坚持产业项目建设周例会制度、早餐会制度、县级领导干部分包联系企业制度、证件代办制度等,真正让企业安心投资、舒心发展。
  在人力资源保障方面,该县产业集聚区建有职业教育中心,采取“产学互动,校企联合”的合作模式,为入驻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县人社局负责免费提供人力资源培训服务。
  在政策扶持方面,该县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为企业量身定制,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资金支持方面,该县加大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资金支持力度,通过采取搭建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中小企业担保平台、企业应急周转金平台,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与全市各家金融机构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积极争取信贷投放帮助企业融资。
  跑出“加速度”六大特色产业齐头并进
  汝南县产业集聚区围绕产业发展定位,不断推动新能源电动车和建材两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加快新能源电动车、建材、家居、静脉、食品、服装加工带贫等产业园区建设。目前,汝南县产业集聚区已累计入驻企业143家,从业人员2.5万。其中新能源电动车企业61家,建材家居企业22家,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企业12家,其他企业48家。
  主导产业发展方面,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已引进立马、绿佳、信德昌、迅达等61家电动车整车及配套生产企业,形成了集产品研发、原料加工、零部件生产、整车组装、物流销售等于一体的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全链条。建材产业已引进金鹏管道、联合正兴板业、玉兰建材等10余家建材企业。大力挖掘上下游产业,使建材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引进了豫园锅炉、宇虹机械、源信机械、正发机械、广源车辆等10余家机械制造企业。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该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型企业、平台、机构,筹建了豫园锅炉、中国渔都院士工作站,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7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建成智能工厂2家、智能车间13个、智能化示范生产线7条,打造智能制造标杆项目1个。
  特色产业发展方面,静脉产业园位于汝南县产业集聚区内,总面积1平方公里。集聚区内共规划实施2类9个项目,其中重点工程项目7个,分别是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年处理废旧橡胶20万吨项目、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市政污泥综合处理项目、餐厨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医疗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建材综合利用项目。基础设施项目2个,分别是静脉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与宣教基地项目、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
  汝南县静脉产业园以废弃物集聚化、规模化、循环化综合利用为导向,以生物质能源为核心,重点进行生活垃圾、农林废弃物、餐厨垃圾综合利用,协同发展建筑垃圾、污泥、医疗垃圾、废旧轮胎、宣传教育等配套服务业,通过“绿廊分隔、组团发展”,打造布局合理、产业集聚、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静脉产业园。
  河南伊克斯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年处理废旧轮胎20万吨项目,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绿色智能化裂解装备,彻底解决废旧橡胶处理产生污染的问题,是全国唯一被工信部授予“品牌培育”、“技术创新”、“质量标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转型”全产业链试点示范企业,是“全国固废资源化行业标杆示范工厂”、“工业4.0样板工厂”。
  食品产业发展方面,产业集聚区内的食品产业园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有效利用汝南农业大县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小麦、花生、红薯、蔬菜、畜禽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休闲食品产业,现已入驻基翔食品、信念食品、恒美食品等8家企业。重点推介的招商项目有:花生深加工项目、小麦深加工项目和肉制品深加工项目。
  服装加工扶贫发展方面,汝南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长年外出务工人员31万多人,人力资源优势明显。目前,该县已成功引进河南东顺制衣、河南海纳实业、河南海润箱包等公司入驻,预计可带动500户贫困户就业。为更好地推动全县服装行业发展,县委、县政府认真研究,规划建设了1.5平方公里的服装产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政策、资金、人才、土地、劳动力、物流、基础设施、住房、服务等方面进行倾斜和保障,为更多的服装企业入驻创造了最优越的条件。
  产城融合联动发展
  近年来,汝南县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围绕“两城两基地”(天中文化旅游名城、湖滨生态水域新城、新能源产业基地、健康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加快发展步伐。在城市建设方面,抢抓“百城建设提质”机遇,将城市分为“湖滨新区、古城保护区、产业集聚区、旅游功能区”四个功能片区,实施联动发展。
  汝南县城总体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其中,湖滨新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老城区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9.3平方公里,旅游风景区规划面积12.2平方公里。汝南县把城市建设同旅游发展相结合,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森林园林城市和人文海绵城市,打造驻马店市最亮丽的东城新区。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城市。
  汝南县产业集聚区将其发展战略定位为:全省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全省有影响的健康产业基地,努力培植百亿元企业,形成2至3个百亿元产业集群,不断推动产业集聚区晋档升级。到2020年底,产业集聚区实现产值31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7亿元,增加值63.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3亿元,从业人员4万余人。
  打造全省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着力发展现有的新能源电动车主导产业。按照国家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的要求,着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光伏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努力打造省内具有重要地位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
  打造全省有影响的健康产业基地,按照优质、安全、品牌、高效的工业食品发展要求,建立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全程监控化的健康食品生产基地。围绕健康生活,突出医养结合,形成食品制造、休闲旅游、健康养老、健康娱乐、商贸金融、信息网络等相关产业集群。
  潮平两岸阔,扬帆正当时。今日的汝南县产业集聚区,正浓墨重彩绘制如火如荼的新时代长卷。热情好客的汝南人,正期待着和更多客商一起创造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