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小鸽子放飞大梦想
      高登辉在他的鸽棚内。

  □全媒体记者邓丹华文/图
  在汝南县南余店乡,提到养鸽人,村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该乡万里桥村22岁的小伙高登辉,并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位能吃苦、人缘好、心地善良、有思想的好小伙。日前,记者在万里桥村的鸽子棚内见了这个黑黑廋瘦、个子不高的小伙。当记者提到他的养鸽经历,他娓娓道来,一双深邃的眼睛透露着一股刚毅。
    怀揣梦想 外出打工
  出生在1997年底的高登辉,由于家庭贫困,2012年初中辍学外出打工,在郑州一家沙发厂学包沙发。由于他聪明好学、能干,不到一年就成为熟练的技工,工资拿到4000多元。高登辉在那里干了4年,赚了人生第一桶金。
  “我从小就梦想着自己创业。”高登辉笑着说,他不甘于给别人打工一辈子,他也要做老板。在打工期间,休工时,他经常到街上转转,观察有什么商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4年春节期间,他和一朋友串亲戚时,偶然在朋友的姑姑家接触到鸽子,一下子触动了他埋藏在心底已久的创业梦。
  “一见到鸽子,别提我多高兴了。”回想当时的情景,高登辉激动地说,当他了解到鸽子的生活习性,饲养成本及市场需求时,更加坚定了他创业的信心。
  梦想不等于现实。激动过后,高登辉在脑海里盘算了养鸽的前期投资和目前他积攒的资金,他不得不暂时封存梦想,回到工作岗继续努力。又经过一年半的打拼,他终于挣够了创业资金。
   放飞梦想 回乡创业
  2016年5月,他回到了家乡万里桥村。
  “老天很眷顾我!”高登辉笑着说,他刚回村不久,正四处找场地时,突然听说朋友姑姑家的鸽棚对外出租。他随即租下鸽棚。然后,购买了鸽笼、360多对种鸽、800多对成品鸽,开始了他的养鸽路。
  “我几乎每天24小时都在鸽棚里。”小高告诉记者,疾病防治、喂料多少等,都是靠自己摸索。
  经过半年的努力,高登辉初战告捷,仅卖鸽蛋一项他就净赚2万多元。2016年12月,他决定扩大养殖规模,建立养殖基地,把养鸽产业带回家乡。2017年1月底,坐落在他的家乡万里桥村两座6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鸽棚建成并投入使用。他又购买了孵化机,开始摸索用机器孵化鸽蛋。
  “在周边这几个乡镇,我是第一个采用机器孵化鸽蛋的人。”小高打开他的孵化机,让记者看他机器里面刚出壳的乳鸽,并自豪地说,他现在主要是靠卖乳鸽赚钱,一个月最低销售额4万多元。
    心有多大 梦有多远
  “只有不愿干的事,没有干不成的事。”这是高登辉的座右铭。他时刻用他的座右铭激励自己。
  “你看,我养的鸽多壮。这个棚养的是成品鸽,那个棚养的是种鸽。”高登辉指着正在啄食的成品鸽和欢蹦乱跳的种鸽说,他现在的养鸽规模已达1.8万只,成立了汝南县南余店乡万里桥万成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他的绿色养殖生态园也正在按计划兴建。
  “生态园建成后,其他喜欢养鸽的村民可以入驻吗?”记者问小高。“当然可以,我就是想带着大伙一起干。大家都富才是富!”小高说,今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流转土地60亩建绿色养殖生态园。生态园内计划建40座鸽棚,分三期建成。建成后让愿意养鸽、喜欢养鸽的村民入驻,他负责技术指导和销售。
  “我现在两个鸽棚,带动了3个人就业。”小高自豪地说,一个帮他处理日常鸽棚的事,另两个贫困村民,为鸽子添料、清除粪便等。
  “他们清理的鸽粪收入,我一分也不要,都归他们。”小高告诉记者,工人每人一月1500元;鸽粪一袋6元,加上鸽粪的收入,工人能拿到将近2000元钱。
  小鸽子放飞大梦想。采访结束时,记者望着小高的背影,相信他的“老板”梦会像白鸽一样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