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9-22版
发布日期:
科技引领正阳花生产业蓬勃发展
    市政协副主席、正阳县委书记刘艳丽(左前一)陪同张新友院士(右前一)等一行视察正阳鲁花。

    花生机械收获演示现场。

    花生大田。

    花生丰收。

    防治病虫害。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一粒花生,这句流传了数千年耳熟能详的童谣谜语深深地留在一代又一代人儿时的记忆里。在正阳,就是这样一粒花生,从清朝光绪年间开始种植延续至今,而且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由于国家政策支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引领,让正阳花生从“土老帽”向“高大上”跨越。最高年份种植面积达到172万亩,产量达53万吨。2017年9月,农业部、财政部批准了正阳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县上下闻风而动,齐心协力,到2018年底创建成功。该园区是全国唯一以花生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也是正阳花生的一场伟大革命。
  优化品种,正阳花生“颜值更高”
  “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大而没有品牌”是2012年以前正阳花生种植的状况。为破解这一难题,正阳县委书记刘艳丽提出“以农业招工业、补工业短板,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工作思路,提振经济从花生开始。
  为了让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正阳从改良品种入手。正阳花生研究所所长余辉还清楚地记得,2001年张新友院士当时还是棉油所所长,给了他4个小果品种花生进行展示,其中就有9102,当年就表现很好,结果多,结果集中,抗性特别好。2003年正阳通过科技项目引进3万斤示范种植,示范地安排在科技意识强的王勿桥乡马庄村,当年生产表现特别好。2003年7月28日张新友冒雨步行几公里到示范田调查,周边农民闻讯赶来,齐声夸赞9102好,当时一颗花生结果20多个,多的还有50多个,当地老品种才五六个,产量一下子翻了几翻,一个老农说:“我活了70多岁,从来没见过一颗花生能结多么多果。”全县震动,领导观摩,农民参观,专家测产,远杂9102一下子在正阳火了。
  后来,远杂9102被正阳一个有慧眼的当地种子企业买断经营权,种子价格一下子从不值钱飚升到10多块钱一斤,农民彻夜排队抢购。从此,远杂9102在正阳深深地扎下了根。
  在正阳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中流传着一种说法,远杂9102是张新友及团队为正阳农民量身定做的一个划时代的好品种。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农民科技种田意思增强,远杂9102花生品种在正阳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是当地真正意义上的主导品种。每年政府采购该品种资金在500万元以上。
  2012年,张新友及其团队特意建立了驻马店市小果型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起草建立正阳县花生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为正阳县花生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育成的豫花37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在正阳又进行了大面积推广种植。每公斤价格可增加2~3元,而且高油酸花生及花生制品保质期可达2至3年,迎合了新时代下富裕起来的人们的消费观念,这一品种在正阳正火爆销售种植。
  农民最知道种啥实惠。正阳县傅寨乡章寨村的李合林成立了合作社带领社员种植高油酸花生,每年还没收获就被种业公司订购一空。如今,高油酸富硒花生已成为正阳高效农业的“王牌”,比普通花生“颜值更高”。
  起垄种植,形成花生种植的“正阳模式”
  2012年以前,正阳种植花生主要是平地,由于田间排水不畅,花生烂果芽果多,减产严重,品质差。张新友院士针对正阳秋涝频发、花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的突出特点,他及时将具有野生花生遗传背景的优质高产抗病品种远杂9102引入正阳,首先提出并推广了麦后起垄夏直播种植技术,实现了良种良法的有效结合。余辉说,起垄种植可以是说是正阳花生生产中的一场革命,被花生专家称为“正阳模式”。
  2018年,全县花生起垄种植面积在80%以上,这种在平地上起高13厘米进行花生种植是正阳花生生产的一个创举,将在正阳农业生产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时,张新友院士每年数次来正阳,特别是花生种植到收获季节,他每次来正阳,不顾舟车劳顿,或冒雨或顶着酷暑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交流,进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等,还把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传递到正阳。
  由于正阳花生的大面积种植,程大考兄弟几人开始研发生产制造花生机械。像程大考一样正阳研发制造花生机械的“能人”大有人在。为此,正阳投入2亿多元建成3个花生机械产业园,发展花生机械生产企业38家,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9项,年产各类花生生产机械6万多台,花生机械的升级研发不但让正阳花生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还销售到“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
  招大引强,“滚雪球”效应加速形成
  在正阳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一条条全自动化流水生产线正在开足马力生产,一袋袋牛奶制品从生产线上“奔跑”出来,带着“正阳制造”的标签“飞”往全国各地。这个“国家品牌计划”的龙头企业是正阳招大引强的一大成果,2015年在正阳投资建厂时,共建10条全自动化流水生产线,。由于公司在正阳运行良好,增加至12条生产线,研发出花生牛奶产品。君乐宝乳业以花生秧做饲料又在正阳兰青乡兴建了4000多亩的君乐宝乐源牧业万头奶牛观光牧场,年产鲜奶8万吨。君乐宝乳业以花生为依托在正阳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发展态势。
  在成果推广转化过程中,张新友更是注重产、学、研结合与产业链条的延伸,积极探索科研单位加公司加农户及育、繁、推、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2017年12月3日,“国家品牌计划”的鲁花集团与正阳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对此,中国花生专业体系首席专家张新友院士深有感触,他说:“鲁花落户正阳,是花生强企与花生强县的强强联合,这将成为我国高油酸花生产业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随之,花生天地、正花食品、正味粮油、维维粮油、乡巴佬以花生油、休闲食品、花生饮料、花生蛋白、花生保健食品为主的深加工企业,形成了龙头带动、品牌集中、品类齐全的加工体系,正阳花生加工企业已达到30家。正阳花生借势发展,招大引强,“滚雪球”式的效应加速形成。
  集中精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键启动自动灌溉程序,设定9时30分开始,11时30分结束。这一农业自动化操控过程,在正阳县熊寨镇王大塘村智慧农业办公司里轻轻一点浮标就可以完成。
  这就是正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王大塘万亩高油酸花生种植基地,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智慧农业“五大工程”项目,实现了从生产、加工、销售、原产地可追溯的目标,这一举措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2012年以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正阳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2017年9月,农业部、财政部审批通过了正阳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该园区是全国唯一以花生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也是正阳花生的一场伟大革命。
  为此,正阳围绕姓农、务农、为农、兴农建园宗旨,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创建的优惠政策,快速形成了以产业集聚区为核心,以熊寨、兰青、真阳、慎水、傅寨、新阮店6个乡镇23个村为“两翼”的建设园区。正阳花生特色产业发展步入了“新时代”,跨上了“新征程”。
  以科技引领让产业升级,支持国家现代农业园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花生首席专家张新友等6个体系的60多位专家在正阳成立了首个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建立了1个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工作站,形成了科技研发和科技推广三级技术服务体系。
  正阳花生种植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栽培、统一技术、统一供肥、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的“六统一模式,培育了“四个基地”(国内一流的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高度集群的花生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地;花生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成了“六个中心”(花生良种繁育中心;花生加工研发中心;花生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花生产业双创孵化中心;花生产品电商物流中心;花生文化展览展示传播中心),实现了六大跨越(由人工耕作向全程机械化的跨越、由种花生向种花生种子的跨越、由卖“原字号”向精深加工的跨越、由一产独大到融合发展的跨越、由传统产业向装备集群的跨越、由大众花生向品牌花生的跨越)。
  正阳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花生之都”“中国富硒花生产业化基地县”“中国(国际)花生产品交易中心”“中国花生美食之乡”“全国花生第一大县”“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榜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第34位……碧水蓝天的正阳,围绕花生做文章收获了一串串闪闪发光的名片。
  目前,正阳县85%农民从事花生生产、加工、经营,形成了花生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新格局,正阳花生产业成富民强县精准脱贫的支柱产业。策划:夏广德高万宝撰稿:李玉荣组图:高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