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小乡村奏响幸福曲
    村民在小广场健身。

  □全媒体记者 周心放 通讯员 刘艺 陈远志 文/图
  泌阳县贾楼乡禹楼村以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乡村,自近几年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和乡村振兴的东风吹进这个小村后,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设施日臻完善,村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成为远近文明的示范村。
  多年来,出行难一直困扰着禹楼村村民。想想以前,从村里到街上一段只有6里的路,就得走一个小时,更别说下雨下雪天了,那更是苦不堪言。所以,修建一条方便快捷的出村公路成为广大村民的愿望。“如今可方便了,村里公路修好了,从县城到俺村几十里路,坐班车只需要40分钟,车票也只有8元钱。”该村村民禹定林笑着说。
  从2015年起,驻村第一书记刘明一和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一起,把改善交通设施条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投资100多万元对村内外道路实现了硬化,总共6公里,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
  “以前我家卫生间外面的化粪池不是密封的,就是用一块木板盖在上面。一到热天,苍蝇蚊子成堆,屋外也臭烘烘的。改厕后,用水一冲,一点儿臭味都没有了,蚊子苍蝇也不见了,这多亏党的好政策。我也不断劝说周边亲戚和邻居尽快改造,早一天改造早一天受益。”村民禹建龙介绍着改厕的好处。
  与禹建龙一样对无害化化粪池赞不绝口的,还有本村村民禹定申。他说:“我家的化粪池也改造了,由于俺是贫困户,俺家的是免费改造的。”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村“两委”班子和驻村第一书记一起,积极引进产业项目和持续扩大就业,让产业之花在村庄遍地开花。
  禹楼村仅是该村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经过短短几年,如今,丰盈制衣厂、白云山肉牛养殖场都在这里设立了分厂,安置了村里多名贫困户在分厂上班,村上的扶贫车间金汇源建材有限公司也安置了3名贫困村民,贫困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脱贫增收。此外,村上投资200多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经连续实现几年稳定分红,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分红1000元。
  除此之外,村委还结合乡村和村民实际,不断加大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扶持力度,让广大村民,特别是贫困群众,依托就业和发展特色产业致富,村上涌现出一批香菇种植大户、肉牛养殖大户、务工致富户、建筑致富大户等各类勤劳致富户。
  “现在俺村是户户有产业,人人都就业,户户无闲人,家家把钱抓。真是变化大啊!”这是如今村民对禹楼村的高度评价。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广大村民形成真正的道德养成,让文明乡风真正扎根到村民的心坎上。
  走在禹楼村装扮一新的文化广场,一幅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勤劳致富,劳动光荣”的美丽宣传画面不断映入眼帘,孩子们在广场上愉快玩耍。一到晚上,在明亮的路灯照耀下,村民三五成群在这里跳舞、歌唱,文化广场成为欢乐的海洋。
  自从有了小广场之后,打牌赌博的基本绝迹,村里邻里关系和婆媳关系也和谐很多,乡风逐渐文明起来。借助小广场的东风,村里进一步加快了乡风文明的建设步伐。
  村上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各项评选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文明之星。
  禹楼村的“好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村民。这些年,通过“好家风”家庭评选活动的开展,村民的文明素质有了明显提升。而今,家家户户都以“好家风”家庭为榜样,积极争取上进。同时,村民们讲话、做事也都更加注重文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