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一次受阅一生光荣
    麻康博。

  □全媒体首席记者高琳琳
  23岁的麻康博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联合军乐团的一员,也是平舆县十字路乡三麻村全村人的骄傲。
  麻康博目前为火箭军某部排长,经全军选拔进入联合军乐团参加建国70周年大阅兵,在联合军乐团中担任大号演奏员,同时兼任分队长。其间,他荣获联合军乐团全勤奖。
  相比专业人员,麻康博业务基础较差,且今年曲目多,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压力也很大。但他从不言放弃,每天加班加点,练习基本功、背谱。
  刚开始集训的时候,麻康博有些不适应,口腔几度溃烂,但他仍然坚持训练。麻康博说,他是去年从军校毕业到基层任职的。作为一名干部,一名分队长,他要树立榜样、亮起标杆。
  麻康博告诉记者,他和团员是6月29日进驻阅兵村的,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各自集训点进行了两个月的集训。联合军乐团正式成立是在7月5日,那一天下着瓢泼大雨,让全团1300人终身难忘。
  当天,大家汇报了三首曲目:《军歌》、《分列式》、《钢铁洪流》。总指挥、解放军军乐团团长张海峰和大家一起,在暴雨中指挥演奏。“那天,我的衣服全部湿透了,冻得浑身发抖。”麻康博说。
  从进驻阅兵村到站在天安门广场,麻康博和团员历时三个月,和群众合练61次,在烈日下暴晒了131个小时。
  张海峰曾说,对于联合军乐团的团员来讲,最大的问题不是演奏,是站立。因为位置特殊,在天安门城楼的正对面,联合军乐团是唯一全程站立受阅的队伍。
  阅兵结束后,很多人夸他们从头站到尾很厉害,其实这些真是一点一点练出来的。
  据麻康博介绍,刚开始,全团每天的排练时间是一个小时,但就是这一个小时,在北京近40℃的高温下站立,着一整套迷彩服演奏,每天都有因为中暑晕倒的战士。一周过后,排练时间就延长到两个小时。
  从9月中旬开始,麻康博和团员就开始进行不间断、不喝水的演奏,以适应十一当天的连续演奏。作为一名演奏员,麻康博感受最深的就是,每次排练结束时,嘴唇已经完全粘在笛头上,需要一点一点撕下来。
  此次阅兵,联合军乐团一大亮点就是演奏56首曲目,被称为历年之最,且其中大部分曲目都是创作室老师专门创作或修改的。有网友发现,联合军乐团在演奏过程中并未看谱,可见团员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联合军乐团,辛苦的不光是演奏员,还有保障分队。从每天做饭的炊事分队,到随时在位的乐器维修组,再到随叫随到的电器维修组,在他们身后默默撑起一片天。
  团员在阅兵村的日子固然辛苦,但正是这份辛苦,让他们实现了团长在记者面前的承诺:“我能保证十一当天,我们联合军乐团,一个不倒!一个不少!”
  麻康博说,没想到联合军乐团今年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真的很感恩。能够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是他最荣幸的事情。一次受阅,一生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