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天下之“中”
——2019年8月驻马店考察印象
    名校学子参观嵖岈山下宋水库。


  □程帅
  说来惭愧,长期以来,我对河南的印象都停留在“中原”二字。所谓“印象”便不免流于认知上的无意识——既对河南没有具体的空间感知,又对“中原”缺乏切实的文化理解。幸运的是,2019年8月下旬,我跟随北京·当代中国史读书会来到了河南驻马店。与自己想象中的“中原”印象不同,驻马店人似乎更愿意讲述自己的“天中文化”。
  “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周公用土圭测影法,测得汝南为豫州之中,故汝南为天下之中。”这是驻马店市博物馆序厅“禹贡九州图”的配文,也是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主席刘康健介绍驻马店的开场白。他言语间的冷静与笃定,让初到驻马店的我深深相信——自己所置身之地便是真正的“天下之中”。然而,稍加查阅,就不难发现“天下之中”的说法在河南普遍流行,洛阳、开封以及山东菏泽等地都有类似说法。近年来,更有学者认为,周公用土圭测日影的说法实为后世附会之说。然而,这些似乎丝毫不影响驻马店人对“天中文化”的认同。在驻马店市区,我们轻易可见的是以“天中”命名的街道、广场、学校……甚至,网络上也一度热议驻马店市应更名为“天中市”。
  今天的驻马店市,横跨南阳盆地东缘和淮北平原,东西分属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与主要发育于黄河流域的洛阳、开封在自然地理条件上甚是不同。因为处于南北地域的交汇之处,驻马店的气候也兼具了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双重特征。再就交通而言,自古天中古道穿境而过,今天,京广铁路、京深高铁和京港澳高速纵贯南北,沪陕高速又沟通东西。因此,驻马店人所认同的“天下之中”,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这从本质上区别于洛阳、开封曾经作为政治中心、军事中心的地位。换言之,这里的“中”更指向地理位置上的“两端之间”,而非“中心、核心”之意。因此,刘康健老师言语中的那份冷静与笃定便不难理解——原本他们也无意与谁争抢“中原文化”的名头。
  与“中原文化”“标榜”自己为华夏文明之源不同,“天中文化”更强调自己融汇南北文化的特征。战国时期,此地属韩楚交界之地,从现有挖掘文物来看,当时楚风北渐,此地的文化以楚文化为主流,并呈现出复杂、多元的面貌。此后,经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宋室南迁,这一区域无不处于南北文化碰撞、激荡之地,不同地域的文化在此融合发展,渐渐形成了交汇东西、融贯南北的“天中文化”。因此,相较于“中原文化”的稳定与传承,“天中文化”似乎更多的是交叠与重构,呈现出更加开放包容的特征。这种交叠与重构,不仅仅是王朝更迭、历史兴衰的结果,而更多的是一代代驻马店人洋溢于山川河流间的生命气息。
  特殊的地理位置既养育了包容开放的“天中文化”,也对天中之人的生存形成了巨大考验。驻马店南邻淮河,北邻颍水,西部的泌阳河向西汇入汉水,属于长江支流;东部的洪河与汝河是淮河上游一支独立的水系,水势较大。驻马店的发展依赖黄淮流域的水源,但长期以来也深受其水患困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确山县薄山水库、泌阳县板桥水库和宋家场水库、汝南县宿鸭湖水库以及其他若干中小水库才逐渐完工。时至今日,驻马店已经很少为水患所扰,而这背后是河道拓宽,地下水位下降、下游城市水量减少等一系列的代价……在历史的长河中,驻马店人世代依水而居,又不断因水而变。对于今人而言,关于“75·8”大洪水的记忆似乎尤为深刻。提及这段历史,驻马店市史志办的赵心田老师不禁感喟:“人类的发展史是兴旺发达的历史,也是灾难史。我们要记住历史!”恐怕对于驻马店人而言,他们与淮河水的关系,不仅更迭着这方土地上历史的走向,而且在更大程度上,也不断重构着生活于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对自己历史的理解与想象。
  应当说,我们此行遇到的驻马店人都是眷恋历史的,但这眷恋并非固守、偏执,甚至妄自尊大。汝南县文化馆馆长会站在汝南城北关外的古桥上,指着脚下深凹于地面青石上的两条车辙,向我们描述此地曾经车马担簦往来奔驰的盛况,也会极目远眺绕城而去的汝河水告诉我们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开发,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有龙舟载客东去。嵖岈山风景区的开发者,会在会议室向我们讲述父辈修建水库的困难与艰辛,也会驱车带我们去领略嵖岈山温泉小镇依山傍水的秀丽风光。嵖岈山人民公社的亲历者,会向我们讲述那个火热的年代里战天斗地的热情,也会告诉我们当下他对生活的期许,对儿女的要求。这些人都深深地打动着我,他们那么真实而鲜活地生活于这片土地,裹挟着历史的沉淀,带着满腔的热情,向生活奔扑而去。这种热切、饱满与真诚,或许,正是天中文化所养育出的品质,也正是天中之人关于生活的智慧——他们始终有能力扎根于历史与未来的两端之间。
  在考察行程最后的座谈会上,赵心田老师介绍,2019年9月6日至8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将在驻马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投洽会已成功在驻马店举办21年,如今驻马店的城市发展主要依托于中国农洽会的发展。近年来,驻马店取得的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森林城市、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一系列全国荣誉无不与会议的举办有关。2018年,经农业部批准,驻马店开始建设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主要依托驻马店特色农产品,如小麦、花生、芝麻、肉牛等等,着力发展副食品加工业。有趣的是,赵老师特别强调治好水是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只有治好水才能稳定发展。显然,即便到今天,对于驻马店人而言,水的治理与利用依然是发展生产的首要考量因素。而“中国农产品加工投洽会”之所以能在驻马店成功举办二十多年,除了政策倾向外,自然与其“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厚土重迁的农耕传统以及开放包容的“天中文化”都不无关系。
  在驻马店的近期发展与未来规划中,我深深地意识到,在剧烈的社会更迭中,地方发展所依托的核心要素,会以怎样的形态不断吸收、转化地方经验,并最终释放历史能量。这些能量不断叠加,造就了生活在这方水土之上的人们特殊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进而形成独具品格的地域文化。而历史中的人,在面对现实问题时,他们经由自身经验,所可能焕发出的活力,既依赖于地方历史文化的惯性,又需要自身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相互激发、调动与配合。诚如,我们在驻马店短暂停留的一周,终将在某一个紧迫而恰切的现实时刻,成为我们重新认识、思考自我的方式之一。
  程帅
  硕士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当代文学专业,目前在清华大学中
  文系攻读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