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
多部门联手推进文明乡风建设
“娶不起”“死不起”“人情还不起”
这些陈规陋习将得到遏制

   
  常听人调侃说,“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但是,真正回到了农村,却不一定能感受到农村的淳朴,反而还会有一些陈规陋习,让人真心爱不起来。
  比如,让人“娶不起”的天价彩礼,让人“死不起”的豪华丧葬,让人“还不起”的人情礼金等不少问题。
  农民的日子再富裕,乡风不好也白搭。咋办?
  针对农村存在的这些问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在10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争取通过3到5年的努力,基本健全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有效遏制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 
  

  现象
   天价彩礼“娶不起” 

  现在,农村娶个媳妇要花多少钱?
  可能各地有不同的标准,但这些词你可能多多少少都听过——
  “三斤三两”:按照百元人民币重量计算,彩礼大概在13万元至15万元。
  “万紫千红一片绿”:万张5元钞票,千张100元钞票,50元的钞票再撒满一片,大概在18万元左右。
  “一动不动”:“一动”指的是10万元以上的小轿车,“不动”指的是12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总共四五十万元,只多不少。
  这只是彩礼,还不包括结婚的其他花销。在农村没点家底,真是娶不起。
 
  豪华丧葬“死不起” 

  “孝”是一种美德,但如果只把“孝心”放到父母亲的丧事上呢?
  在农村一些地方,就有这种“薄养厚葬、大操大办”的陋习。
  在这种风气下,为了彰显孝子贤孙的孝心,丧事也有攀比之势,甚至是硬着头皮大操大办。
  据了解,某些地方的农村丧事花销不少。一般丧事最少要3天,要请道士和尚做法事,要请乐器队或者歌舞团,还要管前来吊唁的亲人和帮忙邻居吃喝。
  整个一套下来,少的花个三五万元,多则十几二十万元。
  让很多人感叹就连死也死不起。 

  人情礼金“送不起” 

  乡村要有人情味,但不能让农民背上人情债。
  根据农业农村部搞的驻村调查,农民现在消费第一支出就是食品。在过去,看病支出排在第二位,但现在很多农民家庭第二支出就是人情礼金。
  都有哪些礼金呢?
  如果说婚丧嫁娶等大喜事,送礼金也情有可原。但现在比如幼儿满月、小孩升学、乔迁新居统统都要收礼金,有的甚至家里母猪下崽都要请客收礼。
  而且,礼金标准也在不断增加。一般都要200元至500元,关系相对紧密的亲友礼金标准要上千元。
  随着人际关系范围扩大,礼金范围也在扩大。逢年过节,大几千的支出,让很多人承受不了。
 
  举措
 
   焦点1 个部门推进文明乡风建设
 
  近期,由中央农办、中宣部、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些重点工作举措,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
  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项重要的任务,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各部门分工落实的工作机制。以党风政风引领农村新风,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责任,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坚持依靠群众。农民群众是文明乡风建设的主体,要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有效发挥村民自治的重要作用,创新工作措施和方法,让群众真正成为这个新风的制定者、执行者、评议者和受益者,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依法依规。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必须加强制度保障,实施有效管理。在相关法律法规修订中要增加文明乡风建设的相关内容。对不赡养、虐待父母等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
  加强教育引导。要深入教育宣传和发动群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加强文化引领、强化价值认同,注重实践养成,建立激励机制,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寓教于事。
  坚持因地制宜。推进文明乡风建设,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相适应,尊重当地习俗,考虑群众习惯和接受程度,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
 
   焦点2 村规民约要有审查备案程序
 
  根据《指导意见》,村规民约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精神,要有审查备案程序。对于村规民约当中带有歧视性和违法的内容要及时纠正和废除。
  韩俊介绍,乡村社会的治理要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方式,既要充分运用现代的治理理念和方式,也要充分发挥农村传统治理资源的作用,采取村规民约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指导意见》提出村规民约的内容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精神,农村群众自治性组织制定和实施约束性措施,要符合村民自治程序和规范。村规民约要有审查备案程序,严格把关,重点审查村规民约的制定或修订程序内容是否合法、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对于村规民约当中带有歧视性和违法的内容,应及时纠正和废除。
 
  焦点3 移风易俗中领导干部要走在前头 

  韩俊认为,党风政风跟乡风民风是分不开的,推动以党风政风引领农村新风是《指导意见》提出的重要原则。
  《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的报备制度。韩俊介绍,近年来各地已经形成了一些优秀做法,有的地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事宜承诺书,鼓励党员干部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方面做表率。
  此外,地方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根据党内规章制度,对党员干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天价彩礼、孝亲敬老等作出具体规定,同时发挥好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党员干部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组织部门在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干部进行综合考评时,也要注意了解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相关情况,将这方面的情况作为考核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对文明乡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的予以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要严肃问责。
  韩俊说,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移风易俗中走在前头。“如果党员干部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大摆宴席,群众不服气,农村风气也可能被带坏。”《指导意见》对党员干部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比如说要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等活动,推动党员干部作出示范,带动群众全面参与。
  (综合中国新闻网、《新京报》《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