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吴峰 通讯员 刘伟文/图
有一种品德温润可贵,有一种孝心感天动地。在遂平县阳丰镇黑赵村,44岁的肖妮12年精心照料瘫痪公公的真情故事在该镇传颂,她用人间大爱筑起一座灯塔,不仅照亮自己的小家,引导儿子孝心接力,而且照亮人们的心灵,引领农村孝老爱亲风尚。
11月5日,记者来到肖妮的家。小院不大但很干净,肖妮正在给公公换衣服。记者打量着眼前身材娇小的肖妮和患病的老人(如图),心里不禁琢磨:12年里她是怎么走过来的?
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2000年肖妮从邻村嫁给黑赵村的王起。王起家境贫寒,幼时母亲去世,父亲一人拉扯姐弟3人长大。肖妮没有嫌弃这个穷家,她守着家照看孩子,还起早贪黑干农活,丈夫外出打工,一家人生活倒也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公公突发脑溢血,经抢救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四肢完全失去知觉瘫痪在床。在医院治疗两个多月,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5万元外债。王起为养家糊口又外出打工,家务、农活、照料公公的吃喝拉撒全部落在肖妮肩上。由于公公大小便失禁,又不会说话,等肖妮闻到臭味时,就只能把他下身的衣服全部换掉。公公双腿麻木,不能受凉,肖妮为老人做了6条厚薄不一的棉裤,让老人每天都能换上干净的棉裤,把老人照料得干净清爽,邻居都说老人多亏有了这个好儿媳。
肖妮的邻居告诉记者,肖妮身材瘦弱,照料公公脏点累点没啥,但为公公换衣服是一大难题。她常咬紧牙,用头顶着老人的胸前,一只手将老人吃力地抱起,另一只手给老人把裤子穿上。最困难的是喂老人吃饭,老人没有吞咽功能,只能喂流食,喂一汤勺吐出来一大半,喂一顿饭需要半个小时,肖妮不厌其烦,用耐心和毅力坚持了12年。平时,肖妮还变着花样为公公改善生活,她把青菜打成汁,和面擀成细面条喂老人吃,有时还把瘦肉打成肉泥,熬成粥给老人增加营养。夏天天气炎热,肖妮把空调房腾出来给公公住。冬天冷,她买来两个暖手宝,一个放在老人手里,一个放在老人脚旁。
肖妮的大爱至孝深深感染着两个儿子,大儿子不但学习成绩优异,去年考入郑州的一所大学,而且十分孝敬爷爷,每逢放假回家,就主动承担起照顾爷爷的吃喝拉撒。他每天都把爷爷抱到轮椅上,推到人群多的地方去解闷。二儿子放学回家后,常常绕在爷爷身边,给爷爷按摩、帮爷爷擦口水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12年来,肖妮成了瘫痪在床公公的手和脚,从来不嫌脏不嫌累,用真情践行孝道不言悔,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真谛,赢得了乡亲们的尊重和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