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传染病,目前不可治愈、无疫苗预防。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学习和掌握关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是预防艾滋病的第一步。
☆艾滋病的“专有名词”
PEP(暴露后紧急阻断)
HIV抗体呈阴性的个体,在发生疑似感染HIV病毒的行为之后,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来降低感染HIV病毒风险的措施。
PrEP(暴露前预防)
所谓暴露前预防,指的是没有感染HIV的人群,通过服用药物,来降低因为各种高危行为感染HIV的风险。
三个90
“三个90”是联合国提出的终结艾滋病流行的新防治策略,即到2020年,90%的患者被发现、90%接受治疗、90%治疗成功。
☆艾滋病,这几个谣言要破除!
谣言1:感染了艾滋病意味着死亡
辟谣:艾滋病早在1987年之后就有药物可以治疗。通过合理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感染者完全可以达到接近正常寿命。
谣言2:蚊子叮咬会传播HIV
辟谣:蚊子叮咬时能够进入到下一个被叮咬者体内的“残血”量极少,就算残血里带有病毒,量太小是不足以导致传播的。
谣言3:看牙会传染艾滋病
辟谣:看牙的时候,只要用过的器具、沾有血或者病人分泌物的器具按照规定该销毁的销毁,该消毒的消毒,就不会对下一个患者产生危害。
☆感染HIV后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
1.越来越多的药物选择
从1987年第一个抗艾药物“齐多夫定”成功上市,艾滋药物研发领域的进展可谓突飞猛进。目前,全球已有6大类、30多种药物可供HIV感染者选择。2016年全球销量前十的抗艾药中,已有7个在我国上市。
2.死亡率不断下降,预期寿命不断提高
自从“鸡尾酒疗法”问世以来,全世界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就开始迅速下降。与此同时,随着新型抗艾药物的不断出现和治疗普及,HIV感染者死亡率持续下降,寿命预期进一步上升。举个例子,今年11月8日是美职篮名宿魔术师约翰逊发布感染HIV声明的第28年,也就是说,他在积极的治疗之下,已经又活了28年。
3.持续检测不到HIV病毒=没有传染性
HIV传播风险和病患体内的病毒量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提出:HIV感染者通过1—6个月的有效抗病毒治疗,可以达到病毒低于检测水平的要求,只要持续得到有效治疗,就基本没有把病毒传给性伴侣的能力。2018年11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表态支持国际上随机对照研究发现的“测不出病毒的HIV感染者没有传染性”的结论。(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