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过去了,虽然这一年的总体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但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人均GDP首次超1万美元。
人均GDP达1万美元是个坎
2019年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均GDP达9732美元,已接近1万美元的门槛。预计2019年中国人均GDP应该会稳稳地超过1万美元。
那么,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国家,经济发展与国民生活是什么状态?
G20中,美、日、德、英、法、意、加这七个西方国家,人均GDP最少的意大利也有3.4万美元,其它都在4万美元以上,而人均GDP最高的美国更是达到了约6万美元。即便中国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但跟前述西方七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G20中的韩国,人口5000多万,人均GDP3.2万美元,与人口6000多万的意大利较接近。再过不久,意大利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可能会被韩国超越。
G20中三个明显落后的国家是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南非,人均GDP分别为大约2000美元、4000美元和6000美元的水平。
G20中中国、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土耳其5个国家,人均GDP正好都在1万美元附近扎堆。
人均GDP增长轨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与俄巴墨等国发展过程及前景的不同,但很多人更想知道的是,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与俄罗斯和巴西、墨西哥(以下简称俄巴墨)等国有什么不同?
我们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国民收入及生活水平、产业发展状况几个方面来看。
先来说说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在基建上优势最大的当属高铁,因为在所有庞大的基建系统中,高铁网络所需资金、技术及组织能力几乎最高。
俄罗斯有一条650公里长的高铁,连接莫斯科与圣彼得堡,最高时速为250公里,相当于我国的动车。
2010年,为迎接2016年里约奥运会,巴西一度想修建从圣保罗到里约热内卢的高铁,全长约400公里,预计耗资110亿美元。然后,巴西的繁荣转瞬即逝,陷入经济危机,放弃了高铁计划。
墨西哥也曾有耗资44亿美元的高铁计划,从墨西哥城到第三大城市克雷塔罗,全长210公里,时速300公里。
2019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了3.5万公里,占世界比例为70%。
中国另一个优势较大的基建项目就是高速公路。
2019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达15万公里,约是美国的1.5倍。
巴西号称有20万公里“高速公路”,其实大都是铺了路面的公路而已。巴西国土面积跟中国相当,公路系统却相差很大。
与俄、巴、墨的比较
中国在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方面的建设能力确实强,但在人均收入方面,中国并没有跟俄、巴、墨等国拉开太大差距。
这里我们来看人均水泥产量和人均粗钢产量这两个数据。水泥和粗钢是基建的基础材料,其产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基建力度。
2018年,中国的水泥产量约为22亿吨,占全球55%,人均水泥产量约为1.57吨,总量及人均皆为世界第一。如果去掉中国,世界人均水泥产量为0.29吨。
近几年,俄罗斯水泥年产量约为5400万吨左右,人均年产量约0.37吨,是中国的四分之一;巴西是南美洲的水泥生产大国,2014年和2015年水泥产量都是约7200万吨,人均年产量约0.34吨,跟俄罗斯差不多,但受经济危机影响,巴西2018年水泥产量已降至5200万吨;墨西哥水泥产量常年在3500万吨左右,人均产量为0.27吨,相对较少。
2018年中国粗钢产量为9.28亿吨,占全球51%,也超过了一半,人均粗钢产量为0.67吨,如果去掉中国,世界人均粗钢产量为0.14吨。
同期俄罗斯粗钢产量7170万吨,人均产量0.496吨;巴西粗钢产量3470万吨,人均产量0.166吨;土耳其粗钢产量3730万吨,人均产量0.46吨;墨西哥年粗钢产量在2000万吨左右,人均产量0.15吨。
再来说说国民收入及生活水平。
收入2018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28元,其中,收入较高的城镇居民为39251元。也就是说,中国人均月收入为2352元,城镇居民人均月收入为3270元。
俄、巴、墨等国的居民在收入方面是什么状况呢?
2017年俄罗斯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俄劳动人口平均月收入为39100卢布(按近期汇率折合人民币约4400元);南美侨报网的一项调查显示,2018年巴西人均月收入为2330巴西雷亚尔(按近期汇率折合人民币约3900元);2017年,墨西哥人均月收入约为3000元人民币。
总体来看,在人均收入方面,中国与俄、巴、墨等国差别并不大。各国也都有一些社会保障体系,大幅减小了低收入人群的负担。
住房2018年,中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9平方米,农村为47.3平方米。这在世界上算是较高水平,欧洲人均住房面积约为30平方米;美国为70平方米,世界最高。
俄罗斯人均国土面积很大,人均住房面积为25平方米。
食品在食品消费方面,中国跟俄巴墨等国差距不大,在发展中国家中都处于相对较好的水平,即便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也并没有拉开太多差距。
比如肉类消费,中国肉类产量早在2010年就处于相当高的水平,以后每年肉类消费都超过8000万吨,人均肉类消费在60公斤左右,但总体趋势逐渐放缓,很大程度上是国民出于健康需要,对肉类需求有所减少。
因为饮食结构的差异,俄罗斯和巴西的肉类消费比中国高,人均七八十公斤,算是世界上肉类消费较高的国家;墨西哥人均肉类消费跟中国差不多,都是世界人均水平的2倍左右;土耳其和马来西亚的肉类消费约为中国产一半。
突破1万美元后中国将向何处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18年世界人均GDP为1.13万美元。这主要被一些发达国家拉高了,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已经算是较高的发展水平。
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8.4%,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跟人口较多的俄、巴、墨等国处于同一水平,一下子就追上了约6亿人。那么,人均GDP显著高于中国的还有多少呢?
人均GDP在1.2到2万美元之间,人口又超过1000万的国家只有4个,分别为约3800万人的波兰,约4430万人的阿根廷,约1000万人的匈牙利以及约1800万人的智利。4国总人口约1.1亿,再加上一些人均GDP在1.2到2万美元之间,人口只有几百万的小国,大约有1.3亿发展中国家人口的人均GDP超过中国。
而人均GDP在2万美元以上,显著高于中国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大约9.7亿,占世界人口的12.6%。
这样看来,人均GDP高于中国的国家和地区,大约只有11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14.4%。
可以说,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在世界近76亿人口中,只有11亿人均GDP比中国强,6亿跟中国差不多,45亿发展水平低于中国。这表明中国基本完成发展中国家阶段的发展任务。
与发展水平较为接近的俄、巴、墨等国相比,中国在整体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等方面没有很明显的优势,因为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国家在这些方面都不会太差。(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