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0版)
“我的电力安装公司可以给你安排一百个人,来上海后先培训,然后上岗,每月工资不低于三千元,以后逐年上调,和我们现有职工待遇一样,上三险一保。”
“那太好了。”
“看到没有,远处这几处电力塔杆,还有这几片大楼内的电力安装,都是我公司干的。”石磊说。
“老同学,你不简单啊,君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才几年哪,你就整出这么大个公司来。”
“不瞒老同学,乘党的好政策东风,凭咱一股子实干精神,公司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几万元资金,已发展到目前的一千八百多人,三十多亿元资金的规模,每年上交国家的税金就有几亿元。”
“我们村每年要有你个零头,也摘掉贫困村的帽子了,我回去就给你先派五十个农民工过来。”
33.洪河湾村委前
村里的一帮中青年人站了一大片,他们背着行李,提着日用品或水果、网兜之类的东西,人群中穿插着前来送行的父母、妻子或孩子。
陈为民开始点名:“王大国、王二套、陈毛毛、马国平、王狗留……”
被叫到的人一一回答:“到。”
陈为民讲话:“为了使我们洪河湾贫困户早日脱贫,村党支部决定派我们村党支部副书记兼团支部书记王玉凤同志带队前往上海。第一批先从全村挑选50名年富力强的精干劳力,去了之后要好好学习,同时注意安全,要把我们河南人吃苦耐劳、淳朴憨厚的劳动人民本色体现出来,决不能给我们豫西人丢脸。大家能不能做到!”
“能做到!”大家异口同声回答。
“好,你们第一批干好了,我们才有脸派第二批的50名,你们可不能干砸了。”
“上车。”陈为民招呼大家。
王玉凤带领大家走上早已停在会场旁边的客车。
陈为民和村干部及送行的群众向奔赴上海的青年们招手送别。
客车启动,慢慢驶上花红柳绿的洪河大堤。
34.上海陆家嘴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来自豫西洪河湾的五十名新工人正接受上岗前的培训。黑板上方挂着醒目的横标:“欢迎豫西县新工人参加电力安装知识培训班。”女老师正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第一课:电力基本知识。”
女老师转过身:“工人同志们,今天我们讲第一课,电力基本知识……”
镜头扫过:王玉凤、王大国、王二套、陈毛毛、二流子都在听课,做着笔记。
35.一个山坡上
王玉凤正带领洪河湾的小伙子们,往山上抬电杆,他们踩着杂草荆棘,肩扛、绳拉,一步步艰难地前行,人人汗流浃背,满面通红。有的青年干脆把湿透的汗衫脱下来,擦擦汗搭到肩上。众人把这个大电杆抬到一个挖好的坑边,把几根又粗又长的大绳绑在杆子的中上部,把底部放在大坑的边沿。王玉凤吹起哨子,指挥众人慢慢拉起绳子,电杆底部滑入坑内。众人开始封坑,用夯砸实大坑。王玉凤吹着哨子,打着手势,拉绳手不断地调整着杆子的角度,直到杆子直立,夯砸结实,哨声停止。众人欢呼雀跃。
众人收工下山。
玉凤把毛巾递给赤着背膀浑身汗水的狗留:“狗留哥,给,快擦擦汗吧,脸都成黑老包了。”
狗留接过毛巾,不好意思地说:“凤,把你的毛巾都要弄脏了。”
玉凤:“脏了毛巾,炼红了心啊,狗留哥,几十年你都没出过这么大力吧?”
狗留:“没有,这段时间还真锻炼了我,叫我懂得了挣钱的不易。凤,你放心,哥不会给你丢脸,我一定好好干,挣够钱了,娶个像你这样的媳妇。”
玉凤笑道:“看你那出息样,不许耍弄我呀。”
众人说笑着从山上下来,顺着山坡望去,民工们埋下的电杆一溜望不到尽头,逶迤延伸到无尽的山涧。
36.洪河湾二流子家
简朴的农家小院,鸡狗是这家的半个主人。狗留妈拿着狗留的来信,隔墙喊:“李大伯,我家狗留来信了,还寄回二千块钱呢。”
隔着半人多高的院墙,李大伯乐哈地附和着:“要不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呢,以后你们家光狗留一个人挣钱,一年就是几万块,还愁大闺女不往家里跑吗?”
狗留妈:“谁说不是呢,明年等攒着钱,我们家就给狗留娶个媳妇,也老大不小了。李大伯遇到哪家姑娘你操操心,给狗留说说。前些年吧,狗留爹死了,我改嫁了,没好好把狗留管好。如今老头子死了,我也没给他生一男半女。你说我老了还不得依靠狗留养老送终吗?”
李大伯:“这算叫你想对了,老了总得依靠人,遇着媒茬我一定先给狗留介绍。”
37.洪河大堤
豫西县城两河治理工地。机器轰鸣,彩旗飘扬。小洪河、引洪河像两条巨龙从县城通过,从高处俯瞰,上百台的推土机、运土车正忙着作业,把原本污、堵、脏、乱的河道正在扩宽,整理成带状式沿河花园。
38.嫘祖文化园会议室
“洪河湾传统村落、清代武状元张凤鸣状元府修缮恢复研讨论证会”会标醒目地悬挂在主席台上方。
主席台主宾席上,端坐着县委聂书记、欧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必欧、河南省文化旅游厅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张翔宇等专家学者。会场座满了有关部门领导、机关干部和洪河湾村领导班子成员及村民代表。
聂书记作总结性发言:“洪河湾古村落的恢复和张凤鸣状元府的恢复,是我们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主席关于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行动。赵必欧先生的欧文房地产公司之所以能在招投标中胜出,是因为该公司十年来在我县成功地建设了嫘祖文化园和建设了一批精品房产,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
一阵热烈的掌声。
赵必欧:“感谢十年来全县人民对我公司的支持和厚爱!我公司具有古建方面的成功范例,我们一定会倾力恢复一个古典文雅、壮重肃穆、流水潺潺、大气磅礴的武状元府。”
39.洪河湾村委会
陈为民主持两委班子和全体共产党员参加的精准扶贫会议。村委会墙上挂着醒目的标语:“习近平: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不能等、靠、要。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陈为民:“刚才同志们各自汇报了自己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神,承包扶贫户的情况,都有很大的进展。我村原制订的五年发展规划应加快实施,争取在三年内完成。
40.李大伯家
李大伯正带领乡亲们修缮房子。有的站在梯子上往房坡上递瓦,有的在房坡上接瓦,有的打泥、安瓦,有的在院子里拉锯做木匠活,一派繁忙景象。
李大娘张忙着,为众人沏茶倒水,笑容满面。
画面化为竣工后的瓦房,恢复了清末民初时的原貌,门口的牌子上写着“毛主席1918年夏途经停留民舍。”
41.二流子家
村里已帮二流子家修缮好房子,这座解放战争时期曾经的刘邓首长指挥所,已按原貌恢复。
狗留妈正在洗衣服。
村主任手拿“解放战争刘邓大军指挥所”的牌子走进院子。
狗留妈起身:“我的大主任,我们家狗留多亏你们帮助啊。”
村主任回道:“嫂子,你回来是对的,也帮狗留成个家。”
狗留妈帮村主任扶着牌子,村主任给墙上钉上钉子,端端正正地把牌子挂在门旁。
42.洪河湾洪河西堤外
“拾金不昧塔”正在封顶,镶在塔框中央的是一块大青石碑,碑中央竖刻着遒劲有力的颜体楷书大字“拾金不昧塔”,侧旁刻着“大明万历元年御题。”碑的背面记载着张永志拾金不昧的事迹,塔两旁是大明以来历史上名人墨客颂扬拾金不昧精神的十几块石碑,把塔烘托得雄伟、庄严、肃穆。
43.洪河湾村杏树湾
陈为民带领村干部和党员群众植树,扩大桃园。整个植树工地上人气沸腾,挖坑的、抬树的、浇水的、封土的,一片繁忙景象。
通往采摘园的土路,村村通工程正把它变成柏油路,轧路机正在碾压。
44.洪河大堤旁
一条明清、民国古街区正在修缮恢复,石板路也填补了残缺部分,整个古街区一派热火朝天紧张施工场面。
45.状元府
赵必欧这位五十多岁的董事长、老工匠,亲临现场指导工人修复状元牌坊石雕。
赵必欧先生正站在脚手架上,为状元戏楼描绘龙凤图案。
46.状元府
门口挂着的“武状元张凤鸣故居”和“张凤鸣武术馆”及“张凤鸣书院”的牌子格外醒目。门外偌大的广场上,武术教练马超这位亚洲第十五届运动会六十公斤级散打冠军,正在教一个班三十多人的青年人习武,他们英姿飒爽,一招一式,有模有样。游人在周围观看他们的表演。
这是一座晚清时期的状元府,座北朝南,占地数十亩,整体布局中院为状元故居,东院为尚武院,西院为书香院。中院为五进院,从南往北依次为院前广场两侧的车马场、两侧的侍卫室、状元牌坊、状元河,跨过状元桥是大门两侧一对威武的石狮子,四出头的大门古朴幽雅,绘画工整。走进大门,是一座砖雕“独占鳌头”的状元影壁,堂屋中央的后墙上挂着“状元及第”镏金匾额;东厢房靠后墙放着红木床,雕龙绘凤,古色古香;西厢房是状元书房。东配房是状元家的粮库、厨房;西配房是状元家佣人所居及织布机房。
过了一进院落,向后依次是二进院住父母,三进院住儿孙,四进院敬圣贤,五进院是客房,最北端是状元花园。
状元府东院从南向北依次是练兵场、演武厅、武圣堂、打擂台。
状元西院从南向北依次是:读书堂、书房、孔圣堂、大戏楼。
武状元张凤鸣府第比起同时代的文状元翁同龢的状元府毫不逊色,还多出了一个东院练武的院落。
伴随实景镜头,女讲解员在介绍武状元张凤鸣的往事:
“张凤鸣是我国清朝晚期的武状元,是我们豫西县城郊乡洪河湾村人,他武艺高强,自幼练功,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中武状元之后,镇守南疆云南,化解民族矛盾,深受苗族人民爱戴,又曾在东海海疆抗倭卫国,一生战功卓著,为官清廉。皇帝感念其功德,赐建状元府。
47.李大伯博物馆大门外
白墙灰瓦的五层博物馆分外显眼,门头上方挂着红底金字的大幅横标:“豫西县复兴博物馆开馆仪式。”门两边摆放着县委、县政府等部门祝贺的花蓝。
中国收藏家协会名誉主席杜耀西、常务理事陈集伦,李大伯的老领导,老战友,老连队张思德连如今的中央党校警卫连、习近平主席视察过的连队代表和县领导聂书记等及各部门有关领导、洪河湾村干部在前排站立。村小学的师生们列队整齐,学生们胸前的红领巾随风飘动。
村民们自发地来到这里,人们都显得喜气洋洋,如同节庆一样。
第一书记陈为民主持仪式:“现在请县委聂书记为豫西县复兴博物馆揭牌并讲话。”
聂书记精神焕发,红光满面地走上前去,和杜耀西、陈集伦一同揭去豫西县复兴博物馆牌匾上蒙盖的红绸子,露出了庄重的金底红字。
在一片热烈掌声中聂书记讲话:“洪河湾的村民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豫西县复兴博物馆挂牌仪式。它的建立,填补了我县没有博物馆的空白,为我县爱国主义教育增添了一处教育基地。习近平主席提出:不忘初心,传播发扬红色基因,不能忘了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要永远坚持发扬革命传统,牢记两个务必。我们豫西县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县作为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豫西人民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当前的脱贫攻坚战中,我们洪河湾村的人民要发扬革命前辈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拼命精神,就一定能早日脱贫,走向小康,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陈为民和李大伯陪同聂书记等领导、贵宾走进展馆,与会群众紧随其后参观。
大厅正面墙上,写着习近平主席的指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习近平2014.12.14。”
大厅中央是毛主席巨幅铜像,两边分别挂着马、恩、列、斯、孙中山画像和毛、刘、周、朱、习近平画像。走上二楼大厅,第一部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英法联军火烧园明圆,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图片资料内容丰富;第二部分:土地革命时期;第三部分:抗日战争时期;第四部分:解放战争时期;第五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第六部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七部分:改革开放时期;第八部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胜利前进。
参观的人群排成长龙,从一层到五层,人们受到了历史文化的滋润。
48.洪河湾采摘园
又是一年春风来,春姑娘悄然而至。
春天的大地万紫千红,洪河湾采摘园的草莓更是硕果累累,城里人利用双休日三三两两地来到采摘园采摘果实。
49.洪河湾岸边
一座座农家乐小院生意红火,红烧兔肉、炖土鸡、烧山野菜、香椿炒鸡蛋、油馍、馓子、单馍、菜馍、焦馍、锅盔、罐饺子、热豆腐、牛舌头火烧等乡土饭菜端上桌面。更有店小二在门口、路边或吆喝着,或说唱着,或打着快板招徕顾客,时不时飘过来让人爱听的民谣:小烙馍,薄又薄,一风刮漯河,撵得快了过许昌,撵得慢了过黄河,你就再也吃不着。还有那自古传下来的莲花唠子挨门串着唱。扮妆的、素妆的地摊戏让人不断喝彩。人们进到这里,恍若进了北京的天桥或地坛的庙会。城里来的人在这里尽情享受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50.洪河、引洪河两岸
河水宛如两条青龙绕过豫西县城,两岸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河内游船点点,歌声徐徐。滩涂上十公里长的海棠花有的怒放,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露出花骨朵。成群结队的观光客悠然自得地欣赏着两岸的花海,有的拍照,有的抚摸,有的青年男女相拥相恋在花的海洋深处……
51.状元街
远远望去,街区已基本恢复清代晚期的模样。石板路已经铺就,路两边茶馆飘着清香,酒肆悬着店旗,饭铺人来人往。与武状元相关的行业店铺林立。该县被国家授予冶铁铸剑之乡,所以古代的冷兵器十八般样样都有。棠溪剑、定秦剑等传统武器都开有商行,国家体育比赛、武术比赛项目的相关用品也均有陈设。杂技表演、武术表演更是司空见惯。蚕神嫘祖服装商店里的服装更是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古代服装、仿古服装、传统服装、武将服装、新娘服装等应有尽有。复建后的状元戏楼更是天天连册戏不断。“张凤鸣中状元”的传统戏是当地戏班百演不烦、群众百看不厌的剧目,比起省豫剧三团演出的《朝阳沟》有过之而无不及。到状元街一游,真是让人来了不想走,走了又想来。
52.洪河、引洪河
雨后的中原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河道内,碧水映照着蓝天白云,一艘艘木船,在船工慢悠悠的划桨下,缓缓移动。游人中有青年,有老年,有儿童,有举家乘船观光的,也有情侣含情脉脉的。人们悠然自得地观赏着两岸河滩上一簇簇盛开的海棠花,红的、白的、紫的、黄的,几十种海棠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这是豫西县举办的第一届海棠节。吸引了几十万人前来观赏。几十万株海棠也不负众望,在几十里的河岸线上露出笑脸,迎着四面八方的宾朋。
53.洪河湾农家乐
一艘艘游船靠岸,人们游到了饭点。
聂书记、村第一书记陈为民和村干部们招呼着上岸的贵宾。
豫西的老领导们也被请回来为海棠节助阵。老领导们边说边笑,人人情不自禁,满面春风。
游船靠岸。
老领导们跳上岸,聂书记、陈为民等人扶着老领导,边说边来到农家乐大院。
桌上摆满了时令水果。
陈为民铺展开准备好的纸墨让老领导们题字。
欧阳同志笑容满面:“好,为我的第二故乡豫西洪河湾添砖加瓦,写一幅。”他执笔写道:“习主席光辉思想深入人心,洪河湾旅游富民群众称心。”
众人热烈鼓掌。
54.洪河湾村委前
召开股份分红大会。会场上方悬挂着醒目的标语:“洪河湾村农贸股份有限公司分红大会”。
村委班子全体成员和聂书记面向股东们站成一排。对面的村民们现在成了股东,他们以不同方式入股分红,增加了收入,人人眉开眼笑。
第一书记陈为民:“洪河湾村的股东们,我们农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三年来,第一次分红,今年的分红收入和社员的其他收入加起来,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56万元,贫困户也全部远超脱贫标准。不过我们还不能满足,要继续努力,巩固脱贫成果。”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聂书记讲话:“洪河湾村的村民同志们,我们下派的第一书记陈为民带领全村脱贫,有了良好的开端。习近平主席指示我们,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贫困人口从7.7亿下降到一千多万,减少7.5亿。全国人均国民收入近万美元。我县贫困人口也从30多万下降到一万多,争取在2019年全部脱贫。全国也将在2020年全部脱贫。我们要巩固和发展脱贫成果,从脱贫逐步达到富裕。为了使我们洪河湾的小康村建设有个连续性,县委研究决定,提名陈为民同志为城郊乡乡长,履行法定程序,并兼任洪河湾村第一书记。”
一阵更热烈的掌声。
村主任喊道:“会议结束后排队领红包。”
会计石头开始发钱,领到钱的社员数着钱,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55.大戏演出现场
首先登台的是豫西县老干部模特队,男女两组表演十分精彩,男队员手执扇子像绅士,女队员撑着彩伞似天仙,不断赢得观众喝彩。
豫西县老干部豫剧团演出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主角“李天成”正在演唱“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悠扬豪迈的唱段打动人心:
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
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
当干部就应该肯吃亏,
肯吃亏自然就有权威;
……
吃亏吃亏多吃亏,
吃亏吃得众心归;
吃得你人格闪光辉。
戏台下,席地而坐的聂书记、陈为民和村干部及观众们热烈鼓掌,齐声欢呼:“好,唱得好!”
56.洪河湾村委前
“洪河湾村集体婚礼仪式”会标赫然醒目,鼓乐班吹打个不停,《百鸣朝凤》的吹奏,引得附近的百姓前来看热闹。聂书记、陈为民、村主任、李大伯、王玉凤、石头、石磊、赵必欧等并列一侧,新郎新娘们并列另一侧。
狗留、大国、二套、毛毛几个昔日的调皮孩子,如今转变为好青年,并都找到了对象,今天一起参加集体婚礼。人们脸上洋溢着喜庆的欢笑。
陈为民在一片热烈掌声中宣布:“洪河湾村集体婚礼现在开始,请聂书记致词。”
聂书记在掌声中致词:“洪河湾村的村民同志们,我们村近几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大打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今天7对新人喜结良缘,我希望这是新事新办的良好开端。我们今后要破除红白事大操大办的陋习,牢记毛主席两个务必的教导,今后富裕了也不能铺张浪费,洪河湾村集体婚礼的做法,要推广到我们全县。”
一阵热烈的掌声。
陈为民:“现在请上海华夏电力安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磊讲话。”
石磊:“洪河湾村的村民同志们,感谢革命老区的人民给了我施展才华的机会。支援老区建设是每个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里我想说,其实我也是河南人,贵县新四军团政委张子僚是我爷爷的老领导,爷爷随大军南下留在了南方,我对河南有一份情结,我公司再为洪河湾村安排50名招工指标,即日即可随我一起去上海。”
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陈为民:“现在请新郎新娘出场,向毛主席、习主席画像致敬。”
新郎新娘一行迈步走向领袖像。狗留望着另一侧的玉凤喊道:“凤,快点。”玉凤有点腼腆地跑过来。狗留抓过玉凤的手,学着洋式的样子吻着,惹得众人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新人们向领袖像鞠躬一拜。
转过身去向新人们的父母一拜。
新人们的父母激动万分,狗留娘擦着热泪。
新人们向诸位领导和众乡亲施礼。
众青年男女伙伴们把五彩缤纷的鲜花、彩花撒向空中,花飘落在新郎新娘的头上、身上。《百鸟朝凤》的吹奏声一浪高过一浪,响彻旷野,响彻天空。
(剧终)
作者简介
李东海,男,汉族,生于1950年10月,河南省西平县人,大学专科毕业,1968年1月入伍,1969年4月入党,1970年9月提干,西平县委正科级公务员。现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平县复兴博物馆负责人。
从1969年4月开始写作,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各级报刊发文数百篇,创作电影文学剧本10部,发表5部,其中《中原英魂李富保》于2008年入围北京市广电传媒集团全国优秀剧本征集活动评选,2012年4月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拍摄电影,更名为《大爱撑天》,2014年6月15日在郑州举行首映式。这是一部纪实性电影故事片,真实反映了河南省西平县船民李富保一生学雷锋做好事,于1993年2月28日在长江勇救3人后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这部大型公益电影故事片在全国上映后,收到了弘扬社会正气的良好效果。曾获驻马店市“五个一”工程奖。
张雨琦,女,1990年4月生,中共党员,中级记者,研究生学历。2011年9月至今就职于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社教中心,从事制片人、编导、播音主持、撰稿等工作。2013年,其参与主创的电视纪录片《心愿》获得驻马店市新闻奖一等奖;2014年,其参与主创的大型公益性长纪实片《同心圆梦》获得驻马店市新闻奖一等奖;2016年,其撰稿及参与制作的大型电视人物专题片《老兵向您致敬》获得驻马店市新闻奖一等奖;2017年,其参与主创、撰稿、编辑、播音主持的党建类栏目《党建直通车》在驻马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开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