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孙保同(左)。
□全媒记者 吴峰 通讯员 周留栓 孙彦军文/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孙保同受遂平县常庄镇党委书记张耀林之邀参加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张耀林问他:“孙老师,你敢来吗?怕不怕?”他斩钉截铁地回答:“不怕,我是老党员,更要跟你们一起冲锋在前。”
今年73岁的孙保同,是一名中共党员,遂平县和兴镇孙庄村人。1968年,他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曾担任大队民兵营长,结合民兵工作,学写了一篇《加强思想教育,促进民兵建设》的稿件,被遂平县人民广播站采用,并被遂平县人武部、驻马店军分区印发全区。此事让他大受鼓舞,他从此爱上了新闻工作。
从此,他笔耕不辍,走到哪写到哪,曾获评为全县第三、第四届专业技术人才,也曾连续多年被市、县宣传部门评为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还曾被国家、省、市评为模范通讯员。他所采写的稿件有2000多篇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等市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其中30多篇获奖,曾先后5次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
退休后,作为市老记协成员,孙保同也曾被遂平县邮政局返聘继续从事文字工作。去年12月,常庄镇让他帮忙整理上报村料,他二话不说爽快答应。
在疫情防控一线,孙保同看到快要退休的刘国民、宋桂林、田野、张贵、李春花、刘伟、王根文等镇机关干部,他们都是2003年参加过抗击非典的老兵,都争先恐后报名到第一线,到最危险的地方去;看到赵博、赵慧玲夫妇把两个孩子放在家让邻居照顾,双双投入第一线;看到薛书彦、丁文华和儿子全家上战场;看到高速公路出口卡点,人们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冒着风雪、冒着生命危险,昼夜值勤,守护着遂平县第一道大门的战斗场面;看到一拨又一拨来镇政府捐赠爱心的人们;看到前王庄村王兵一家多次捐赠近万元的情景,他的心一次次受到震撼。他以手中的笔作为武器,把这些英雄的事迹一一记录下来,宣扬出去,以传播正能量、鼓舞士气。
在这场战疫中,孙保同白天下村采访,离镇政府8里以内的村他是都步行走着去,晚上还要撰写稿件。有时为了赶写一篇稿件甚至通宵达旦。一位镇干部说:“孙老师一写起稿子就不要命,我真佩服。”
孙保同不会操作电脑,手写后就交给镇里几个年轻人帮忙打印,然后发给各新闻媒体。疫情期间,他累计在各类媒体发稿近百篇。
孙保同还是一个有爱心的人,2003年非典时他带头捐款,2008年汶川地震,他在县邮政局也带头捐款,这次抗疫,他和爱人、儿子、女儿、孙子全家捐款共计2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