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培雅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1000多年前那个下着潇潇春雨的夜晚,“诗圣”杜甫在老友卫八处士家里把酒话桑麻,品味抱过春风、沐过春阳、饮过雨露的头茬韭菜之鲜,让春天的清香随着自己的吟诵贯穿唐诗宋词。
“芽抽冒余湿,掩冉烟中缕。几夜故人来,寻畦剪春雨。”一场春雨,满园的韭菜旺盛生长排列成有韵的诗行,根如白玉、叶似翡翠,令人观之心生欢喜。杜甫用“夜雨剪春韭”赞韭菜之嫩,李白以“秋韭花初白”赞韭菜之香,陆游用“雨足韭头白”来赞韭菜之润。汉代《盐铁论》上的“杨豚韭卵”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今天“韭菜炒鸡蛋”,宋人林洪《山家清供》有一道“柳叶韭”,是用嫩柳叶和韭菜炸熟同吃,想来滋味也不错。
《说文解字》里解释道:“韭,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意思是韭菜只需栽种一次,便可一茬一茬地收割,只要根在,总能勃发生长、无穷无尽。这种蔬菜的向上的韧劲和鲜嫩的口感都很合我们国人的胃口,韭菜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栽培史。
集古代文史知识大全的《诗经》里有韭菜的身影吗?当然有!《豳风·七月》有诗为证:“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韭,即韭菜。《七月》是一首劳动人民的赞歌,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丰收了就认为是老天爷赏饭吃,所以一定要祭祀。这句话意思就是二月初祭祀祖先,用什么祭祀呢?当然是羔羊和韭菜。韭菜在古代竟然可以和当时弥足珍贵的全羊一起拿出来祭祀祖先,可见在蔬菜中的地位堪比江湖大佬。《诗经》还有一句是“维春荐韭卵”,也是韭菜炒鸡蛋的意思,成品黄绿相间、营养搭配合理,如今这道菜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日常吃食,真个是世易时移、地位亦异啊!
春韭是最能代表春天的蔬菜,其色之润如春之葱茏、其形之美似平仄排列、其味之鲜集春菜大成。可炒、可拌、可包饺子、做包子、煎菜盒子,端上餐桌入目便是一汪碧绿、诗意无限。疫情之下,虽然政府保民生尽力调控,但是超市的蔬菜种类远不及平日繁盛,但是一茬一茬长势很好的韭菜弥补了调鼎主妇们的遗憾,把餐桌点缀得丰富而生动。最近朋友圈晒的美食很多都是以春韭为主角,色彩丰富、形式多样,让人不出家门就感受到了蓬蓬勃勃的春之气息。
生活就是这样,再多的磨难、再多的意外,一家人一起和面、调馅、包饺子,把对生活的期盼包进圆鼓鼓的饺子,在滚如菊花的开水中下入,几遍之后,白生生的饺子渐渐变身碧绿。一碗韭菜馅的薄皮大饺下肚,那一刻的满足足以洗去心里的忐忑、慰藉茫然的身心。国在、家在、亲人在,所有的磨难都不是磨难,如约而至的春天和平实而温暖的一日三餐给我们传递信心和力量。推开窗,就是春暖花开中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