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李士龙: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李士龙在工作中。

  □全媒体记者郭建光文/图  
  李士龙,男,中共党员,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二党支部书记,曾多次获得年度优秀医生、年度先进个人等荣誉,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批援鄂心理援助医疗队队长。
  上前线,意味着冒险,意味着战斗。他们此次的任务是,开展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为患者和一线医护人员进行情绪安抚和心理治疗。李士龙第一时间向医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我一定要去,我是党员,我是医生,我有扎实的心理技术基础和临床工作经验,现在是党和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会全力以赴!”他说。
  从2月24日到3月30日,在江城武汉的30多个日夜,李士龙完成了一名白衣战士的光荣使命。
  义无反顾奋战江城30多天
  武汉在李士龙心中,留存下太多美好的记忆,那些武大樱花树下与妻子的甜蜜时光,那些户部巷里冉冉升起的人间烟火,美景美味是这座临水而居的城市在他心目中留下的印象。“尤其是妻子在武汉同济医院进修期间,我多次利用节假日看望妻子。可以说,我对这座英雄的城市怀有很深厚的感情。”李士龙看到封城后的武汉,眼泪差一点落下来。大街上冷冷清清,整座城市很安静,但居民楼上点点的灯光,温暖着这座城市。
  初到武汉,经过与河南省援鄂负责人沟通,他们联系上了湖北省中医院,很快就融入该院精神心理专科。
  “这里的医生已经1个多月没有休息了,他们真挚地向我们表示感谢。我们不能辜负党和政府的重托,一定拿出全身心的精力,帮助患者渡过难关。”李士龙告诉记者,他们开展失眠认知行为线上测评咨询、开设新冠肺炎患者心理康复门诊、每天电话查房、对重点患者心理治疗,必要时穿防护服到隔离病房对患者进行面对面心理治疗。
  每一天都忙忙碌碌,每一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尤其是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与患者交流,5名心理援助医疗队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进入病区前1个小时停止饮水,对患者进行面对面心理矫治的时候更是全身心投入,你要认真聆听他们的内心世界,有的承受着支离破碎家庭的心理创伤,失去活下去的勇气,有的长期隔离治疗产生烦躁、悲观的负面情绪。我们利用专业所学,循循善诱,找准心理病根,逐步打开他们的心结。每天晚上写下援鄂日记,记录与患者交流的点点滴滴,用爱心融化病人心头的坚冰。”李士龙说。
  “我们先后转战湖北省中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湖北大学康复驿站等4家医院,开展心理查房611次、心理干预114人次,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我市白衣天使的责任担当。这不仅仅代表我们自己,更代表着驻马店甚至河南形象。”李士龙告诉记者。
  冲锋在前耐心抚平患者情绪
  有天下午到了下班时间,因为是集体行动,只有5名医生全部下班后才能搭乘专车回到宾馆。这时,一名医生急匆匆赶来对李士龙说:“快快快!隔离区有一名病人情绪崩溃,与医生发生口角,拒绝吃药吃饭,情绪几欲失控。”
  大家都站起来准备跟这名医生去隔离区,但李士龙决定自己一个人去。穿戴防护服至少需要一二十分钟的时间,还要仔细检查防护到不到位,这是对每一位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负责,更是身为队长的李士龙的责任。“我让大家帮我检查好后就急匆匆进入病区,原来是一名中年女子以绝食相要挟,急于出院照顾家中80多岁的老父亲。”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李士龙耐心对她进行疏导,了解到这名患者已经治疗3个星期,可是她的试纸检测结果不稳定,头一次是阴性,下一次变成阳性,因此无法出院。
  “您想想自己还没有好能回家照顾父亲吗?只有您痊愈出院才是对家人的健康负责。您遇到的这种情况需要客观面对,只要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相信很快就能康复出院。”李士龙看到患者情绪有所缓和就进一步鼓励她坚定信心,早日康复。
  这名患者告诉李士龙,她父亲患有脑血栓后遗症,长年由她照顾,自己生病住院担心父亲的身体。她在李士龙的建议下通过社区了解父亲情况,发现父亲被社区工作人员照顾得很好,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等到治疗结束,脱下防护服,队里其他队员还在等着他一同回宾馆。回到宾馆已是夜晚8点多了。
  团结协作带出一支无坚不摧的队伍
  作为队长,李士龙不仅亲自上阵,还要照顾好其他队员,尤其是防护这件关乎生命安全的工作,来不得半点儿松懈。李士龙告诉记者,队里的张慧芳大姐自愿担任小组的防控专员,监督队友规范穿脱防护用品。
  “闵倩是90后,除去每天电话主动与患者联系沟通外,多次要求上隔离病房,与患者面对面进行心理矫治。”李士龙内心有着隐隐的担忧,他想起临行前院长语重心长交代他的话,“一定要平安回来,一个也不能少!”
  “队员的安全是我心头时时刻刻挂念的一件事,不厌其烦地提醒,语重心长地谈话,大家团结一心,干劲十足,尤其是队员祁博表现突出,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火线入党,我非常感动。”在李士龙心里,更多地把位置给了疫区的病人,给了每一位可亲可敬的同事,唯独没有他自己。
  亲情相伴他视病人为亲人
  李士龙家在黑龙江农村,他是家中独子,父母年高体弱,如今还在老家生活。家里种着20多亩地,正是父母土里刨食含辛茹苦供应他走出黑土地,学成报效国家。
  2008年,李士龙背着一个小包来到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成了一名精神科医生。他常说:“患者原本是弱者,我们更要怀有一颗善心,视病人如亲人,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加重患者负担。”多年来的从医经历,让李士龙在患者及其家属中树起了良好口碑。
  此次援鄂,他来不及和回到东北娘家探亲的妻子商量,更向二老隐瞒了自己此行的真相。每次与父母通电话,他总是告诉父母自己在医院工作都好,不让他们担心。
  因为忙于工作,心系病患,李士龙一年到头很难回上一次老家,更多的时候是向父母邮寄点礼品,电话中拜年问好。“不想让父母担心。是父母用玉米大豆供应我走出故乡那片土地,那里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此次疫情解除后,我准备动员父母跟着我们生活。”提起父母,李士龙是满满的亏欠。直到今天,他还瞒着父母,告诉他们自己一切都好。
  他妻子得知他赴鄂的消息后,想方设法从东北乘坐慢车经过几十个小时回到驻马店,就是为了送他一程让他安心。
  援鄂期间,每次打电话、视频聊天,妻子都会提醒他注意防护,安心工作,甚至开些玩笑来舒缓他紧张的心情。正是有了家人的强力支持,李士龙才能够每天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
  出行前,鲜花送英雄;回来时,驻马店交警以最高的礼遇迎接英雄。
  注定,这段经历刻骨铭心;希望,来年共赴江城赏花畅游!
  李士龙这个80后,以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故事。他的经历是祖国各地驰援湖北医疗队伍中的一个缩影。
  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