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水韵新城风光好
      风光旖旎的上蔡新城凤凰公园。

    蔡国故城遗址公园。

    正在建设的上蔡县宿鸭湖饮水工程蓄水池。

    风光秀丽的一社诗生态公园。

  □全媒体记者 景中原 通讯员 宋永亮文/图  
  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草木更加葱茏。位于上蔡县城卧龙大道西侧岗岭地带的森林公园内,玉兰、紫荆、海棠、红枫、香樟……各种各样的花木在无限春光中尽展风姿。阳春湖、静秋湖湖面闪耀着金光,水鸟在水面上自由嬉戏。微风吹来,水面荡起阵阵涟漪。
  在森林公园的西南角,与宿鸭湖引水工程配套建设的蓄水及泵站工程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上蔡,一个具有3000年历史的千年古县、河南省十大古城,千百年来,因县城所处地势较高,“缺水”成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标签”。
  如今的上蔡,无论是从周驻南高速上蔡西站,还是从驻上快速通道,抑或从城北、城东各个方向进入上蔡县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皆是一幅水韵新城、城水共生的和谐画卷。
  围绕打造水韵新城的壮美蓝图,近年来,上蔡县在加快产城融合、绿色崛起的步伐中,坚持以“四水同治”为抓手,继城北新区凤凰公园建成开园之后,正在兴建中的城东杜诗水生态公园、城南湿地公园、城西森林公园等,无不改变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认知。“一城春色四面湖”正在成为这座城市的崭新名片。
  匠心勾画愿景
  水是一座城市的血脉,有了水,便有了无限生机。
  汝河滔滔,洪河不息。查阅上蔡县水文资料,境内流域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9条,另有干沟10条、支沟35条。
  然而,对于上蔡县这样一个拥有1529平方公里、人口160万的农业大县,这里又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尤其是城郊岗岭地带,水资源更是短缺。
  上蔡县把公园水系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项目,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立足开源节流、生态治理、科学利用,做好顶层设计。邀请河南省水利勘察设计研究院、北京土人景观设计研究院等规划设计机构,精心编制了全县水系连通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供水排水规划、非常规水源利用规划等,指导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面对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上蔡县于2018年7月启动实施了供水节水与水系治理工程。工程总投资29.4亿元,共分四个部分(宿鸭湖引水工程、城区生态水系工程、县域河湖连通工程与河道治理工程)。
  上蔡县还积极争取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以此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着力解决城区群众生活用水问题,让群众吃上优质“放心水”。“南水北调”工程年引水1000万立方米,总投资2.6亿元,今年春节前开始动工铺设管道,2021年5月底前可建成投用。
  结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2018年,上蔡县启动实施总长16.9公里、总投资8.53亿元的杜一沟生态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治理工程、建筑物工程、景观工程、湿地工程等。
  水韵新城初显
  与县城的缺水相对应,历史上,上蔡城东曾是一片沼泽,水患频发。东汉时,汝南都尉、上蔡长杜诗为帮助黎民百姓兴利除害,在城东2.5公里处修建沟渠,并每隔2.5公里修建一条,人们分别将5条沟渠自西向东分别称作“杜一沟”至“杜五沟”。今天的五龙镇由此得名。杜诗与西汉时曾任上蔡长的召信臣,因亲民爱民,被人们尊称为“召父杜母”,“父母官”一词因此发端。
  春日中的上蔡杜诗水生态公园,岸上杨柳吐金,春花烂漫;湖中波光云影,锦鳞游弋。岸边散步的人越来越多。
  “四水同治”工程实施以来,上蔡县城不仅公园增多了、绿地增多了、河水变清了,而且广大群众有了健身休闲、放松身心的好去处,初步实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上蔡县供水节水与水系治理工程全部完成后,将实现城区四环有水、县域内河河连通,基本建成循环通畅、丰枯调剂、蓄泄兼筹、多源互补的现代水网,为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美丽上蔡奠定坚实基础。
  定位为历史文化景观、城市街头绿地的蔡国故城遗址公园,占地面积262亩、兼具城市“会客厅”和市民休闲功能的凤凰公园相继建成开园;占地面积3000亩、被誉为上蔡“天然氧吧”的森林公园不久将建成开放;与森林公园面对面、占地面积500亩的卧龙公园也于今年春节后破土动工……
  上蔡的好环境引来大项目。雄安制鞋、上农实业、上继电器、智强电子、中原空港物流园、海麟·黄淮商贸中心、上蔡城市新天地等项目花落上蔡的同时,在县城区东北部占地9平方公里的滨湖新城区,更是吸引了建业城、安恒御府、华府名都、北大公学、协和医院等一批高端商住和社会事业类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此“安营扎寨”。
  碧水润新城,春色更宜人。历史文化厚重、环境生态宜居的大美上蔡,必将成为豫南城市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