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永良文/图
本报讯 “明明是晴天,行道树两侧却‘细雨’纷纷;走在树下,路面上能看到一片片污渍,踩上去黏糊糊的,希望相关部门及时喷药整治。”4月7日,市民杨先生向记者反映,市区一些行道树上,一些液体滴在树下停放的车上、行人的衣物上,难以清洗,让市民叫苦不迭,希望绿化部门能及时整治。
4月7日上午,记者在市交通路与菜园街交叉口附近看到,路旁种植的行道树是黄山栾,树下黑乎乎一片,停在树下的车上也落满了斑斑点点“污渍”。市民邯女士告诉记者,她在附近一家属院居住,最近散步时,会感到路两旁的行道树在下零星的“毛毛雨”,有时候还落进脖子里。
“自从树上‘滴油’后,路面清扫起来很麻烦,这些东西黏性很强,不用水冲洗的话,根本不可能打扫干净。”清扫该路段的一名环卫工人说。
据一名园林工人介绍,市民看到的发黑发黏的“细雨”,是蚜虫的分泌物。目前出现的蚜虫主要是黄山栾多态毛蚜。每年蚜虫有两次盛发期,第一次出现在3月,这时候适逢黄山栾树发芽;5月为第二次盛发期,是黄山栾树长叶期间。因为蚜虫喜吃嫩叶、嫩梢,吸吮汁液,每到这个时节,它们聚集在栾树的嫩枝、幼叶上啃食,“吃饱喝足”的蚜虫会产生大量分泌物。黄山栾多态毛蚜个头较大,分泌物较多。
记者在市天中山大道、平安街、十三香路北段、骏马路、文化路、金雀路看到,行道树生蚜虫现象,主要集中在黄山栾树(如图)。
记者随后采访了市园林局绿化科研所相关负责人李春枝。李春枝告诉记者,一般气候温暖、雨水较少的春秋季,有利于蚜虫的繁殖。由于近期气温偏高,蚜虫的生长繁殖较快。蚜虫泛滥对树木生长危害大,但蚜虫本身和其产生的“蜜露”对人体无害。李春枝表示,蜜露的主要成分是糖,人行走在这样的路段时会有粘连感。
“目前科研所已向各区绿化单位发布了蚜虫防治通报,已有绿化部门着手对辖区内的黄山栾等行道树施药防治。”李春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