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刘超:上学,一个也不能少
    刘超来学校看望孩子。

  □全媒体记者景中原
  通讯员白贺阳文/图
  “治贫先治愚,治愚要从教育抓起。”上蔡县大路李乡栗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刘超到任后就把“治贫先治愚”的教育理念作为帮扶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来抓。可偏偏有个贫困户家的孩子,11岁就退学,明打明地跟他较起了劲。
  刘超第一时间找到校方了解情况,孩子的班主任、任课老师、校长都不知道其弃学原因,只知道他突然不来上学,任谁去找、去叫、去劝说,孩子都一概“不反抗、不吭声、不配合”,铁了心要外出打工。孩子要弃学,父母管不了,老师劝了也没用。这孩子怎么不愿意上学了呢?带着疑问,刘超当天晚上就去孩子家走访。一看到孩子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刘超就把原来想说的大道理全都憋了回去。
  “一看他的眼睛,就知道这孩子聪明,不上学肯定有原因。他不说,但也绝不仅仅是因为家里穷这么简单。”刘超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这孩子,我拉他一把,他有可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成为阻断家庭贫困根源的人。如让他放任自流,他这一辈子可能就废了。”于是,刘超决定拉孩子一把,无论如何,都要找到孩子不上学的原因,打开孩子的心结,让他再次重返校园。
  刘超在调查中得知,原来孩子父亲常年慢性病缠身,几乎丧失劳动力,母亲有精神疾病,靠捡破烂糊口。村里人背后的指指点点、同学平日里的嘲笑,这些都严重伤害到了他的自尊心,于是他决定辍学外出打工,坚信自己以后一定会衣锦还乡,堂堂正正地在村里挺直腰杆做人。
  刘超开始了劝服、感化的征程,一趟一趟又一趟。刘超在屡战屡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策略,与这个弃学念头已决的孩子斗智斗勇。随着接触增多,刘超逐步获得了孩子的信任。就在刘超第63次来到他家走访时,孩子终于答应重归校园。
  刘超经常带领驻村队员来到孩子家中,给他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刘超的帮助下,孩子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成绩很快赶了上来。
  “这孩子真聪明,落下一年的课再回来学,竟然还能赶上。”刘超欣慰地说,2019年孩子复学上五年级,并很快融入环境,在班里交到了新朋友,整个状态彻底改变。年前,刘超为他家拉了网线,疫情防控期间,又给孩子准备了一个手机,方便他学习。
  “聪明的孩子成熟早,尤其是特殊家庭,孩子既敏感又脆弱,如果得不到正确、合理的疏导,很容易走上歪路。”刘超说。通过这件事,他深深地意识到,对于贫困家庭孩子的教育,更要重视心理层面的疏导,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