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新理
通讯员 郭建设
本报讯 4月17日,市民政局召开2020年全市民政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部署2020年全市民政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求全市民政系统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聚焦脱贫攻坚,突出兜底保障,找差距、补短板、填漏项,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民政力量。
2020年,市民政局进一步完善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和民生兜底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落实民政行业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防止返贫长效机制;落实“单人保”政策,依规将符合条件的重病、重残未脱贫人口纳入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范围,确保应保尽保;落实对特困人员、孤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救助福利政策,做到应养尽养;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做到应补尽补;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关爱服务政策,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做到应帮尽帮。统筹民政扶贫资源向2019年底剩余贫困人口超过5000人的2个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县和脱贫攻坚任务重的24个乡镇集聚,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从2020年1月1日起,全市将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财政补助水平分别由不低于274元、166元提高到不低于286元、178元,城乡特困人员年基本生活标准分别由8112元和5018元提高到8892元和5538元。落实特困人员生活、照料护理标准,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提高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定期探访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时效性。
2020年全市加强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加强农村低保家庭经济状况评估认定工作,完善市级核对信息平台,加强社会救助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困难群众精准核对、精准认定、精准救助。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整治民政领域的“微腐败”,建立健全社会救助资金分配使用监管制度,巩固提升民政领域治理成果。
2020年市民政局将指导有条件的县区将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大力推行“互联网+社会救助”,实现经办服务转型升级。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创新社会救助方式,探索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加强急难社会救助,强化兜底保障功能。继续实施“一元民生”扶贫救助保险项目,让党和政府的关爱温暖到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