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昔日贫困户 今日“土专家”
    杲胜利在自家牛舍。

    扶贫干部了解杲胜利家的情况。

  □全媒体记者 邓丹华 通讯员 吕亚飞 李帅文/图
  “当贫困户的滋味真难受。听说你是贫困户,谁都看不起。幸好有政府和帮扶干部给我指路,帮助我发展肉牛养殖,让我脱掉了贫困的帽子。”4月19日,汝南县王岗镇韩坡村村民杲胜利对记者说。
  杲胜利,一个53岁的黝黑汉子,家中6口人,育有4个女儿。杲胜利文化水平低,但他深深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一直大力支持女儿上学。2015年,最小的两个双胞胎女儿考上大学,家中有了4个大学生。上学开销非常大,但当过军人的杲胜利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在上海身兼数职,日夜加班,辛苦赚钱供孩子上学。本想着将女儿培养出来,幸福的日子也不远了,但命运给他开了一个玩笑,2016年底,杲胜利患了胃穿孔,看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杲胜利家的天一下子塌了。
  看到杲胜利家庭突发的重大变故,韩坡村脱贫攻坚责任组来到他家,结合他的实际情况,通过“四议两公开”及“两公示一公告”后,2017年5月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第一书记左红新帮他制订帮扶措施,列出了养牛计划。但对于养牛,杲胜利心里没有底儿。左红新是汝南县农牧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他邀请县农牧局技术骨干前来指导,增加了杲胜利的信心。“人最怕没有盼头,谁愿意当贫困户?”这是杲胜利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经过帮扶人员不断鼓励,杲胜利决定发展养殖业,努力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为了尽快摘掉“贫困帽”,2017年6月,杲胜利多方筹集资金,从正阳傅寨买来一头肉牛。他与妻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利用家里冬暖夏凉的砖瓦杂物房,解决了肉牛过冬难题。夏天房顶铺上散热瓦,整夜开着大风扇,还利用粉碎的花生秸秆混合着玉米作饲料,白天把牛拴在院外桩上,夜间拴在牛舍中,限制运动,减少热能消耗,使其蹲膘长肉。慢慢地,杲胜利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养殖方法,也积累了丰富的育肥养殖经验。2018年申请到小额扶贫信贷资金后,他开始扩大养殖规模,由当初的1头牛发展到7头。2018年8月,杲胜利卖了5头牛,总收入12万元,足以保证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杲胜利夫妇一扫往日愁眉不展的容颜,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当年底,他来到村委,主动要求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贫穷并不可怕,况且贫穷只是暂时的。穷了就得想办法摆脱贫困,好日子都是自己干出来的。”杲胜利信心十足地说。
  如今,杲胜利的4个女儿均已毕业,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杲胜利忙里偷闲积极参加各种养殖培训,多方学习肉牛育肥技术,成了村里养牛“土专家”。他的腰杆子挺起来了,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明年我还要扩大规模,带动更多乡亲加入养牛行列,让乡亲们发家致富!”杲胜利自信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