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的老人在下象棋(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 刘金霞 高君瑞
春末夏初,驿城区蚁蜂镇敬老院院内满目葱茏,一畦畦蔬菜在明媚的阳光下绿得发亮,整修一新的平房前面,有的老人在散步,有的老人在唠嗑,一派温馨悠然景象。
“我们投入近70万元对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包括住所、餐厅等,老人们在这里住得非常舒心。”蚁蜂镇敬老院相关负责人说。
农村敬老院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中,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供养对象是“困中之困、难中之难”,是国家兜底保障的重点对象。为此,我市切实把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列入重大民生工程,如期圆满完成对全市167所敬老院标准化提升改造任务,特困供养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高起点、高质量建设敬老院
农村特困人员是弱势群体,是党和政府重点关注的特殊群体。我市把农村特困人员生活保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上重要位置,立足实际,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兜底保障水平。
据悉,针对全市农村敬老院年久失修,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空床率高等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敬老院提升改造工作。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市政府印发了《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驻马店市农村敬老院标准化提升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将提升改造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由民政部门牵头,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做好项目规划、建设指导和日常督导工作。
高起点、高质量建设敬老院,既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扶贫工作的兜底保障工程。各县区按照全市统一的“十个规范”标准,以“设施配套化、室内宾馆化、环境花园化”为目标,因地制宜,高标准改造。目前,全市167所敬老院已全部完成升级改造。
“房间里重新粉刷装修,看着亮堂堂的,格外让人高兴。”在诸市镇敬老院生活多年的老人觉得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一说起现在敬老院的生活就赞不绝口。
据了解,诸市镇对敬老院的居住生活条件进行了提升改造,并投入40余万元安装了消防系统,消除了消防安全隐患,同时投入10余万元对敬老院食堂进行了“橱灶亮洁”改造。
打造“五保”老人快乐家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敬老院入住老人的服务需求已经从单一的生活照料向医疗康复、心理疏导等方面发展。如何升级改造农村敬老院的服务质量,消除敬老院存在的问题?
2019年,驻马店市紧紧围绕市委经济工作目标任务,自觉把实施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惠民工程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提升集中供养水平和降低敬老院房屋空置率,更好地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在确保维护好农村敬老院建设的基础上,我市严格规范管理,先后出台《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和管理服务规范》等文件,从敬老院基本建设、服务护理、财务管理和安全保障等10个方面32项予以规范,明确食品卫生、值班巡逻等管理制度。
在完善设施、改善环境、提高服务的基础上,让分散特困人员尤其是失能、半失能人员,到已改善完毕的敬老院试吃试住,感受服务保障,让他们在“小花园、小游园、小果园、小菜园和小养殖园”五园合一的环境中,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厚爱。
与此同时,特困人员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围绕如何将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纳入敬老院集中供养,我市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西平县利用新建福利中心启用之机,采取公办民营的方式,将其委托给一家医养结合机构,入住的68名失能特困人员有专门的医疗和执业护理人员照顾,定期对乡镇敬老院进行巡诊,对集中和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进行救治。
2019年6月,西平县中心敬老院公建民营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头题报道;2019年12月,我市作为全省敬老院提升改造代表,经验做法被河南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河南日报》进行了多次报道。2019年,驻马店市对167所敬老院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从而托起驻马店市“五保”老人的幸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