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
诚信立身实干脱贫
于二娥: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
  □全媒体记者 王冬霞 通讯员 陈淑睿
  “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提起于二娥,西平县宋集镇崔庄的干部群众都竖起大拇指:“女汉子,好样的。”
  今年53岁的于二娥是宋集镇崔庄村贫困户。丈夫患病去世后,给她留下了巨额债务。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她毅然对债权人承诺:会尽一切办法把债务还清。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妇女,开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诚信这朴素且珍贵的道理。
  处理完丈夫的后事,于二娥安排好家中的事务,便带着20岁的儿子匆匆到漯河市找工作挣钱。儿子很快就找到了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她自己则到饭店里当起了服务员。长时间的洗刷让她的手布满了裂纹,高强度的劳作让她的双臂酸痛得无法抬起。有点儿休息时间,她又找了份接送孩子的工作。看着疲惫不堪的妈妈,儿子心疼不已:“妈,钟点工的工作就别做了。我年轻,厂里倒班时我再找份工作。你下班就好好歇歇。”于二娥却说:“妈身体好着呢,咱们借了别人的钱,得赶紧还啊。”
  凭着勤劳吃苦的精神和欠债必还的信念,短短一年间,于二娥便把丈夫生前欠下的债务基本还清。
  外债不多了,贫困的包袱还未卸下。于二娥说:“国家已经为我们贫困户照顾得很多了,关键还得要靠自己努力奋斗。”
  2018年11月,于二娥还清了外债,负担小了,她认为自己不能再给国家添负担,主动提出脱贫申请。
  2019年4月,崔庄村党支部依托惠农家庭农场,组织全村66户贫困户组建心聚香菇种植合作社。于二娥得知后,马上联系儿子回家学技术。
  他们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钱,再加上申请办理的金融小额扶贫贷款,于二娥承包了惠农家庭农场12座香菇大棚。母子俩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种植的香菇又大又好,产品供不应求。
  亲朋好友和村民及贫困户看到于二娥自强不息、不畏艰难的精神和干劲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如今,在于二娥的影响和带动下,已经有6户贫困户在香菇基地自主管理并承包大棚,37名贫困残疾人在香菇基地打零工。于二娥不仅还了债,还有了不少积蓄,这是她当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每次见到村党支部书记敬营辉,于二娥总会激动地说:“是党和政府解决了我的困难,是镇村的干部和乡里乡亲帮助,我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