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为伊消得人憔悴
呼吁设立“中华母亲节”陈伏生十年守初心
    陈伏生

  □全媒体记者郭建光文/图
  一个人,究竟有什么动力宁愿缩衣减食为伊消得人憔悴?对于眼前这样一位苦苦追寻的汉子来说,他的梦已做了10年,至今仍在追梦的路上。他说,他要为梦想而努力。这坚定的信念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与心路历程?

  昨日,一位叫陈伏生的年近六旬的汉子,在朋友圈看到记者写的关于嫘祖的文章后,主动加了记者的微信。通过微信聊天,记者了解到他曾是一名企业的工人,做过20多年的企业宣传工作。“我手中关于嫘祖的书稿厚可盈尺,可是囊中羞涩,一直没有出版。”陈伏生说,一个人的执着也许如萤火虫一般微弱,可是如果你做的事关乎众多人的心理认同,就会引发他们的共鸣。他告诉记者,如果早一点认识他,他会提供出更多关于嫘祖的资料,会让记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嫘祖,了解申报“中华母亲节”背后的故事。
    多方奔走 执着申报“中华母亲节”
  2007年11月12日,国家有关部门在西平县举行了“中国嫘祖文化之乡”授牌仪式,确立了嫘祖的历史地位和西平是嫘祖故里的事实。而陈伏生,这名具有责任感和紧迫感的普通职工提出了设立“中华母亲节”、嫘祖为候选第一人的大胆设想。
  “这一想法因集邮而引发。2006年的一天,山东的一个朋友寄来一张明信片,上面印有‘发扬孟母教子精神’几个字。他们把孟子的母亲的生日作为母亲节来倡导。我原认为这是国家正式命名的,直到2011年3月才知道还处在争鸣阶段。联想到嫘祖,嫘祖要比孟母早两三千年,论辈分、论对人类贡献,孟母都不如嫘祖。况且现在中国人过的母亲节,即五月第二个星期天是美国原创。于是,我产生了以嫘祖为形象代表设立‘中华母亲节’的想法。”陈伏生说。从此他便踏上了申报嫘祖为中华母亲的漫漫征程。
  “苦不苦?累不累?经常有人这样问我,我的回答是,不苦,不累。一个人在朝夕奔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奋斗的喜悦与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已经59岁的陈伏生成为一名不知疲倦的追梦人。
  曾经有人问他:“看到您整天忙碌,一直在为西平、驻马店乃至中原文化而奔走,一直在为申报‘中华母亲节’而奔走、呐喊,你当初的出发点是什么呢?”
  “嫘祖故里在西平,这是咱家门口的事,如果不积极申报,花落他家就太遗憾了!我对嫘祖申报为中华母亲特别有信心。寻根问祖是当今世界文化史上的一种潮流,现代社会的人们压力大、焦虑多,对理想境界怀抱期盼。设立‘中华母亲节’,正确引导现代人,使人们对母爱有一种崇高无上的寄托,回归人类心灵家园和母亲温暖的怀抱。过洋节,对我国的国情来说,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对自己文化的忘却是件很危险的事儿!”他的回答掷地有声。
  采访中得知,陈伏生积极申报嫘祖为“中华母亲”并非心血来潮。他旨在将嫘祖这一伟大形象发扬光大,以彰显母爱之伟大,激励世人传承中华文明,尽爱心、行孝德,对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十年征程 他用汗水浇灌梦想
  2011年,陈伏生开始呼吁以嫘祖为形象代表设立“中华母亲节”。他将《设立“中华母亲节”,嫘祖候选第一人》的文章发往全国各有关部门。其中,时任新郑市主要领导收到他的信后作出重要批示,表示对设立“中华母亲节”给予大力支持。2011年8月,在西平县委书记带领下,他向驻马店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文云会长汇报申报了“中华母亲节”之事。
  2011年底,他向驻马店市委主要领导寄去题为《申报以嫘祖为形象代表的“中华母亲节”迫在眉睫》的文章,该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市文化局调研。从此,从2012年开始,在嫘祖故里拜祖大典上增加了“中华母亲节”的内容,同时也打破了以孟母为“中华母亲”形象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以嫘祖为形象代表的“中华母亲节”得到了炎黄子孙的广泛认同。
  2014年至2017年,陈伏生先后筹资编写了《中华母亲节》《诗意中华母亲节》《嫘祖邮苑》《嫘祖文化》杂志和诗集,共印刷出版5300册,连续4年捐赠给前来西平参加拜祖大典的嘉宾和社会各界人士,并先后在《中国集邮报》《集邮报》《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等报刊及杂志上发表600多篇诗文。陈伏生还设计了10多枚以嫘祖题材为内容的纪念邮戳,寄往全国各地一万多封明信片,为呼唤设立“中华母亲节”作出了一定贡献。
  之后,中国邮政赶巧发行几套相关题材的邮票,助威推动“中华母亲节”设立进程。2012年8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丝绸之路》特种邮票,以《“蚕神”嫘祖与〈丝绸之路〉邮票》为契机,向河南省邮政和集邮部门提出在西平县举办邮票首发式的申请。在此之前,《天中晚报》发表一篇题为《集邮爱好者和嫘祖文化爱好者:西平有理由成为〈丝绸之路〉邮票首发地》的报道。陈伏生首先提出西平是“丝绸原点”的论述。虽然西平没有取得邮票首发权,但也极大地宣传了厚重的嫘祖母亲文化。
  随后,他获悉中国邮政计划于2013年5月12日发行《母亲节》邮票。他通过200封呼吁信,倡议更名为《中华母亲节邮票》,改在嫘祖生日4月15日(农历三月初六)发行,并设计一枚无日期“呼唤中华母亲节”纪念戳,可长期反复使用。呼吁信得到集邮界泰斗郭润康老人的大力支持。时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王新中向陈伏生发来短信:“陈伏生先生,托郭老转来《爱国邮人的心声》一文收悉,完全同意您的呼吁与建议。请将此文报《中国集邮报》和《集邮报》。”通过多方努力,中国邮政终将洋“母亲节”意义的《母亲节》邮票易名为《感恩母亲》邮票,并提前一天发行。驻马店邮政局、政协西平县委、西平县委宣传部联合举办首发式,并演出文艺节目、表彰“十佳母亲”、举办相关邮展,启用风景邮戳和纪念邮戳各一枚,寄出了西平县有史以来第一批1000多枚原地封。
  2019年8月6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代神话(二)》特种邮票。巧合的是,全套6枚邮票的原地都在河南境内,其中《嫘祖始蚕》邮票原地在河南西平。中国邮政集团“业务函[2019]65号”批复在西平举行首发式。为纪念此次首发式,驻马店市、西平县各设计一枚纪念戳,配上西平县嫘祖镇的邮政日戳,寄出1000多封“中华之母嫘祖”诞生地首发的原汁原味的原地封。
   逐梦路上 旁人眼中的他如此夺目
  “吾侄伏生,自2007年初识嫘祖文化,到2011年致力于发起以嫘祖为形象代表的‘中华母亲节’以来。他以集邮为平台,把地方文化与炎黄文化有机结合,潜心研究,为倡导设立‘中华母亲节’鼓与呼,发表赞美、探讨、倡导、建议等诗文600多篇(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他自筹资金发行呼唤‘中华母亲节’题材书刊5种6300余册。他连续4年,将3本杂志、一本诗集免费发放给拜祖大典嘉宾和大众,推动了河南省西平县乃至全国‘中华母亲节’的设立和传播。其间,又对清末举人、人文学者陈铭鉴于1916年三修的《西平县权寨陈氏家乘(权寨镇风土志附刊)》译释增注再版,使史志得以留存并光大。其中,新收录呼唤‘中华母亲节’题材诗作100多首,彰显家国情怀可赞。10余年来,他呕心沥血,为传统文化之弘扬鼓与呼,实乃功德之事也。”这是陈伏生的叔叔、地质工程师陈和平为陈伏生关于嫘祖的书稿写的序言中的一段话,从中也可见他多年的付出感动着周围的人。
  “千年古道丝绸路,西草河畔梦驼铃。自称炎黄子孙,何须另拜祖宗?自有三千忘忧草,何须百年康乃馨。”这是陈伏生夙兴夜寐之后一挥而就的来自心灵深处的呐喊。他多年的心血都化作一行行深深浅浅的文字,唯有爱,才如此深沉!
  无论是陈伏生还是其他许许多多的学者及有志之士,他们都希望中华民族有共同的文化认同,都能够在秉承传统的同时,过一个富有中国意蕴的母亲节。中华父亲节设在黄帝生日、母亲节设在嫘祖生日最为适宜,既可以重归民族文化自信,又可以打消青少年摒弃洋节后的迷茫。现流行的父亲节、母亲节及其他洋节,消减了中华传统节日的影响力。设立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既追思祖先,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孝悌美德。倡议设立以嫘祖诞辰日为“中华母亲节”,陈伏生逐梦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