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
农闲上班 农忙务农
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泌阳县产业脱贫效果显
    扶贫车间。

  □全媒体记者周心放通讯员陈远志董莉莉文/图
  本报讯“以前俺做梦都想不到,不花一分钱就能住上150多平方米的新房,村里还给安排工作。生活有了保障,日子是越过越好。”5月10日,谈起现在的生活,居住在泌阳县下碑寺乡凤凰山社区的脱贫户王连中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50岁的王连中原来居住在大山深处的红石沟,不仅住房条件差,出行也极为不便。看别人外出打工,他也想到外面挣钱,可由于家里有老人和孩子,又不忍心离开。每年靠耕种几亩地维持全家温饱,生活十分拮据。自从搬迁到扶贫易地搬迁小区居住后,王连中被安排在小区当电工,妻子被安排到扶贫车间上班,农闲上班,农忙务农,父母在家颐养天年,孩子在家门口上学,日子过得很滋润。
  如何让易地搬迁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是泌阳县始终关注的大事。近年来,该县聚焦贫困村、贫困户,补短板、强弱项,深入开展脱贫抓产业,采取多种形式定向发力、激发活力、巧借外力,让脱贫成效日益显著,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政府直投,定向发力。采取财政投资方式,建立一厂一站的产业帮扶格局。由县财政投资320万元,在4个乡镇安置区分别建设1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一座,可安置搬迁对象40人,人均月收入不低于2000元。在县产业集聚区投资1650万元建成两栋1.5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纳入苗楼安置社区的管理运营资产,所得收益用于社区发展和扶贫搬迁对象脱贫。投资920万元,在4个乡镇安置区分别建设村级光伏电站一处,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搬迁对象生产生活和奖励扶持。
  以奖代补,激发活力。对搬迁贫困群众发展夏南牛、食用菌、林果业等特色产业的,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每人3000元的产业扶贫到户资金。目前,已补助资金158万元。利用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在产业集聚区苗楼集中安置区、4个乡镇集中安置区分别建立电商服务站,由县财政给予一定补贴,打通了搬迁贫困群众销售产品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搬迁群众的产品销售额达到1800多万元,实现利润54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