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非遗传人捏面塑 还原“夏收”场景

  □全媒体记者 李贺建文/图
  在面塑非遗传人张新芳家一张大长条桌子上,摆放着一组“夏收”的面塑(如图)。
  犁地、播种、收割、碾麦、扬麦……面人们正在“辛勤耕作”,一幅热热闹闹的“夏收”场景。
  张新芳给这组泥塑取名为《粒粒皆辛苦》,希望通过还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民种粮的不易,来提醒现在的年轻人,养成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现在社会发展快,播种、收麦都可以用机器完成,泥塑里面有些场景估计现在的年轻人都没见过。你看,农民种地前都先上农家肥,再犁地、耙地,然后才是播种。收麦时男女老少分工,把麦捆好往回拉,脱粒、扬场,晒好装袋,程序多得很,都闲不下来。”
  记者看到,这些面塑作品中,有农民推着装满农家肥的推车,来到地头施肥的情景;有男人们忙得午饭都赶不回去吃,妇女、孩子挎着竹篮,去地头送饭的情景;有那火热的打谷场上,手摇风车呼呼作响,打场、扬场的场景。“人们”干得热火朝天,仿佛能听到言谈之中丰收的喜悦。
  “其实做这么一组面塑的想法早就有了,就是一直没有时间。今年2月初刚好闲下来,就开始做了。我孩子那一代啥都机械化了,到我孙子这一代,估计都不知道从种到收还有这么多农活要做。”张新芳认为,社会发展、时代进步是好事,但人们不能忘了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德,比如勤劳致富、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