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访我市剧作家王中州
  王中州,1955年生,遂平县沈寨镇人,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1977年至1985年从事文学创作,之后从事新闻工作。曾任驻马店地区新闻中心主任,驻马店广播电视报总编,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驻马店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现为驻马店市广播电视学会会长,驻马店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
  退休后,王中州笔耕不辍。不久前,河南省面向全国剧本征集评选活动揭晓,共有10部作品获奖,他创作的新编历史大剧《李斯与韩非》获奖。
  卅年一梦不着北,
  醒来才知我是谁。
  莫道人生无再少,
  奋起光阴可追回。
  ——王中州写于60岁时
    □全媒体记者郭建光文/图
  初夏时节,田野里风吹麦浪,空气中飘散着麦子的醇香,一年中收获的大幕开启。
  记者来到遂平县沈寨镇王中州老师的家中。走进小院,满眼的绿色环绕,石榴花、月季花开得正艳,一畦畦生菜、茄子,一垄垄番茄、南瓜郁郁葱葱,好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或许是置身于乡土气息之中,王老师的作品和为人,都具有质朴的品格,让人感到自然而亲切。
   创作园地的老黄牛
  著作等身创作不止
  谈起剧本创作,王中州老师可谓获奖无数。他从郑州大学毕业后在遂平县文化馆工作一年多,此间,创作的新编历史剧《女皇梦》,由当时的驻马店地区豫剧团排演,参加了1979年的河南省戏剧会演,当年他才24岁。也就是因为《女皇梦》一剧,他从遂平县文化馆调到了驻马店地区文化局创作室。
  在驻马店地区文化局工作期间,他创作出了新编历史剧《大禹王》、《三上书》,现代剧《人间沧桑》等剧本,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剧本当时都未面世。不过,他的才情怎么也阻挡不住。他废寝忘食创作,热情似火;他埋头苦干不讲报酬,激情光芒万丈。他夜不能寐构思剧本的画面,在家人、同事心中是一幅幅激励人心的场景。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985年,他改行从事新闻工作。由于是单位的负责人,工作繁忙,用王老师自己的话说,直到2014年基本没写什么作品。但在此间,原来的作品都被推出。1983年创作的历史剧《大禹王》,1994年发表在《河南戏剧》杂志,紧接着《河南戏剧》又发表了关于《大禹王》的长篇评论。2003年《大禹王》剧本获得第3届中国戏剧文学奖。此剧从写出到获国家奖,整整隔了20年。1984年创作的剧本《三上书》,时隔34年后,参加河南省剧本征集评选,获得2018年河南省艺术基金扶持,演出后获得驻马店市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剧本在第四届“曹禺杯”全国优秀剧本征集评选中获入围奖。
  沉淀多年的剧本能够先后荣获大奖,从这个意义来说,王老师青年时代的才华毕露,其作品经得起时间检验,他在戏剧创作的园地里勤奋耕耘,硕果满枝头。
  剧作家徐则挺在评论《大禹王》时说:“一部文学作品写就之后雪藏多年才面世,作品的思想锋芒和艺术特色竟如初出炉火、鲜活诱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奇事。”
  “我从1985年离开驻马店地区文化局后,先后担任多个职务。由于整天忙于政务,这30年里除了写一些零散的小诗外,几乎没有写出什么像样的文学作品。”王中州感叹他在创作上流逝的光阴,生发出时不我待、时光如白驹过隙的感慨。
  《三上书》一剧的推出,又使王中州产生了创作剧本的兴趣。
  2018年8月,他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写出了《李斯与韩非》剧本。“李斯与韩非是出生在驻马店市的两位历史名人,过去写李斯的作品,大多把他写成反面人物,我这个剧本是把李斯作为正面人物来写,在韩非之死这一事件上为李斯洗冤。”王老师立意新颖,站位高远,此剧以饱满的笔墨,艺术地再现了两位历史人物的形象,主题深刻、情节曲折,有较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这个剧本不但写得顺、写得快,命运也比其他剧本较好,写出后不久,便在《河南戏剧》上发表,随后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面向全国剧本征集评选中获奖。
  除此以外,2018年他还写出了《雪夜袭蔡洲》、《霍光与刘洵》、《王诰的婚姻》等剧本。在写剧本的时候,他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这一切,源于热爱,源于向自我挑战的勇气,他要在有生之年,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文学创作路漫漫
  孜孜不倦不言悔
  王中州不仅剧本写得棒,其他文学门类上也是花开多枝,成果喜人。
  “说起文学创作,不得不提到我的《诗咏五千年》。这部书从神农尝百草开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为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题诗,共555首。因为是用旧体诗形式创作,无历史知识的怕看不懂,每首诗配有300字左右的相关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又是中国通史简明读本。”王中州告诉记者。他努力用手中的笔“我手写我心”,期待着给青少年送去一些我国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他采取的方式较为新颖,有时候寥寥数笔勾勒出了一段史话,从而使读者在碎片化的阅读中融会贯通,真正了解历史、读懂历史、热爱历史,从心底生发出爱国爱家的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化繁为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把简单的事说麻烦了是笨蛋,把复杂的事说简单了是天才。王中州就是一个天才,《诗咏五千年》这部诗集是我市献给国人的一部具有历史性、知识性、文学性的鸿篇巨制。”曾记得在王中州的新书出版研讨会上,已故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张纯对王中州的作品这样评价。
  《诗咏五千年》从2014年动笔,历时一年写成,2015年12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现在网上非常畅销,并进入城市书屋。根据这本书的价值和销售情况,再版是必定的。为了准备再版,王中州又补充了600首,目前诗与故事皆已完成,再版就是1000多首,几乎包括了历史上所有的人物、事件和趣闻。
  “卅年一梦不着北,醒来才知我是谁。莫道人生无再少,奋起光阴可追回。”60岁的王中州当时写下这首励志诗。他认为,读书是愉快的事,写作更是愉快的事。现在退休了,时间宽裕了,他想继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谈起读书,王中州坦言,年轻时是以读书为主,写作是第二位的,现在是以写作为主,读书是第二位的,读书一般来说是为写作查阅资料。
  近5年来,王中州一如文学路上的老黄牛,创作的诗文2000多篇(首)、剧本4部,还修改了过去写的两部作品。每天晚上零点以后休息,创作时间手机关闭,只有吃饭散步时间开机。
  “因为停笔了30年,失去的时间太多,现在老感到时间不够用,创作计划完不成,只有只争朝夕。创作需要激情,激情不能停,创作是件非常辛苦的事,也是非常愉快的事。”聆听天中艺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的心声,他关于读书,关于写作,只争朝夕马不停蹄,不敢有丝毫懈怠的精神,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通读王中州的几部剧本,里面有他满满的爱国热情,能感受到他心底燃烧的熊熊火焰,以及异于常人的打动人心的力量。每一部剧从开场到谢幕,人物在舞台上唱念做打,一招一式,一声一颦,顾盼生辉,光彩夺人。他笔下的人生都是那么有血有肉,直抵人心,无论是胸怀家国的李斯、韩非,还是滔滔洪水中救人于危亡的大禹王,每一个人物都是经过精心打磨,无数次修改,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词都经过细心揣摩,多方思考,这种出神入化的创作功夫与老当益壮不坠青云志的豪迈,鞭策着天中创作园地的后辈们不用扬鞭自奋蹄。
  聆听王中州关于创作、关于人生的肺腑之言,不得不感佩,这样一位宝刀未老的创作者,就是身边的一座高山,我们被其精神感动,被其言鞭策,在这百花齐放的文学海洋,有了像王老师一样的领路者,我们一定不会迷失了航向。
  期待王中州老师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增辉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