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 (工笔画)
入选中国美协花鸟画展
祥和图(工笔画)入选中国美协百花奖中国画展
□阮晓林
位卑未敢忘忧国
徐亚力是我市屈指可数的能在国画写意山水、花鸟、人物以及工笔等领域均有较高造诣的实力派画家。他温文尔雅、不善言辞,业内同仁都习惯叫他“大老徐”。
武汉“封城”的消息通过媒体传到驻马店时,徐亚力正在父亲家轮值半个月的床前尽孝。90多岁的父母长年瘫痪在床,全靠他弟兄俩精心照料才得以安享晚年。几天后,驻马店突然“封城”,徐亚力被困在父亲那套简陋的老房子里。随后的日子里,电视和网络开始报道全国各地尤其是湖北和武汉的疫情防控的信息,包括解放军在内的各省、市、自治区医疗队逆行千里,汇聚湖北,共赴国难的英雄壮举,让徐亚力看得热血沸腾、潸然泪下。于是,一腔和全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中同呼吸、共命运的创作激情,在徐亚力的画笔下喷涌而发。
居家隔离的日子单调而枯燥。徐亚力每天给卧床不起的父母亲喂完三餐,收拾完毕,便躲到自己的房间里。他打开手机拍摄功能,静静地坐在电视机或电脑前,目不转睛地寻找着那些心仪的典型“抗疫”画面。把那些感人奋进、催人泪下的场景抓拍下来。有时他对抓拍的效果不满意,就重新上网搜索,大海捞针般从众多已播出的报道中,下载自己选中的画面。
父亲家没有画案,他把自己的被褥往床头一卷,在上面铺一张五合板,便解决了“画室”的问题。一开始画笔和颜料都不全,他就发挥自己精于速写的优势,用一支细细的铅笔,描绘出各路英豪,装点着天地乾坤。
风景这边独好
业内人士都知道,在摄影的基础上作画属于二度创作,其间要融入绘画者的情感和思考,进而实现对创作中的人物、色彩、环境认识的升华。如果说是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绘画素养,成就了徐亚力夜以继日创作的57幅“抗疫”作品,不如说是伴随着为国分忧的责任和担当,让他能够一气呵成,艺术地再现那一个个光彩夺目的画面,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瞬间……
《回来就娶你》看似一个静态的男女主人公拥抱的画面,实则表现出两个年轻人翻腾不已的内心世界。这幅画犹如一个震撼人心的特写镜头,把两个即将分别,共赴武汉“抗疫”一线的白衣恋人相互依恋、相互鼓励的真情实感展示得入木三分。徐亚力后来告诉我,他为创作这幅画酝酿了很长时间,后半程他是含着眼泪把这一走心的作品完成的。
《疫情防控员》从构图上看十分简单,女主人公的上半身几乎占去了整个画面,宽大的口罩和厚厚的棉帽,遮去了大半个面部。然而,作者在遮掩中刻意突出的浓眉下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所迸射出的坚定而自信的目光,给了无数面对疫情居家隔离而不安的人们以克服困难、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在徐亚力所有“抗疫”绘画作品中,速写占了大部分篇幅。为了突出主题,表现万众一心抗击病毒的决心和意志,他精心构图,不吝笔墨,用众多人物表现集体的力量。如《疫情就是命令》《凯旋》等,给观者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徐亚力的作品被朋友传到微信朋友圈,收获众多点赞和热评,还被一家网站编辑成一个由十几幅抗疫绘画组成的图文并茂的“小程序”,令人欣喜不已。
徐亚力极具时效性的抗疫绘画作品在网上阶梯式的转发后,受到全国各地的读者尤其是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多次入选广州《刹那间》全国专业速写网上交流平台,被《速写艺术》、《手绘世界》等网络平台推介给国内外速写爱好者。
咬定青山不放松
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了献身绘画艺术,就意味着选择了孤独。只有那些耐得住寂寞而发奋进取的人,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人生之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徐亚力从一所专科学校美术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驻马店市一家政法单位。他本来可以顺理成章地沿着前景看好的道路走下去,然而,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让他一直不能沉下心来面对每天繁杂的工作,外面精彩的世界对他充满了诱惑。
1992年,徐亚力考上了广州美院国画系。三年寒窗,他一边潜心学习创作,一边打工、卖画,以支撑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支出。2012年,年过半百的徐亚力又考取了清华美院国画创作高研班。尚未毕业,他又见缝插针在北京现代工笔画院“走读”半年。此时的徐亚力在同学们眼里,已是多次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画展而荣誉等身的成熟画家了。为了鼓励同学们发奋努力,清华美院破天荒在培训基地给徐亚力这个在校学生举办了个人画展。毕业前夕,爱才惜才的美院老师极力动员徐亚力留校任教。徐亚力苦苦思考了几天,最后还是放心不下卧床的父母而婉言谢绝。
徐亚力是一个极具绘画艺术天赋的全能型画家,国画人物、山水、花鸟、工笔、速写样样拿得出手,其中工笔的艺术造诣最深,参展、获奖的作品也多是工笔。然而,他为此倾注的情感和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他创作的众多精品工笔花鸟画,多是四尺或六尺整纸,用国画人物大家马国强的话说,画的都是“满纸”。画到兴致时,他会一个通宵不歇笔,忘记一顿或两顿吃饭更是常有的事。十多年前他的身体开始出现状况,视力呈塌方式下降,两只眼的视力加一起不到1.0,其中左眼视力仅0.2。每每谈及“半瞎”的双眼,徐亚力并不感到失落和遗憾,因为那是他为绘画艺术而献身所必然经历的“阵痛”。
人们常说,视野是一个人的志向和追求的标志。徐亚力用几十年时间遍游祖国名山大川之后,又把眼光投向了世界。从2014年开始,他用4年时间,8次自费出国旅游采风,行踪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埃及的金字塔、柬埔寨的吴哥窟、法国的卢浮宫、意大利的威尼斯……都留下了一个中国画家为汲取艺术营养而探索的足迹。8年间,他在国外拍摄了6000多张照片,写了满满5大本釆风心得,描绘了十几册异国风情写生草图,为他以后洋为己用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为他在今后的绘画艺术道路上实现自我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