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
嫘祖故里话合水
(续一)
    合水风光。

    合水古桥。

  □张润东文/图
    合水的过去
  相传,合水南寨门外东南七里地,明末清初,有位张姓老人搭了个草庵卖茶水,从合水过往的客商骡马车辆川流不息、络绎不绝。从鸡鸣狗叫的早晨,到人欢马叫的后晌,持续到皓月当空、繁星点点的夜晚,有时马帮在漆黑的夜里点起马灯风雨兼程,便有了茶站、客站、饭店,路过的人喝碗茶、歇歇脚,谈谈生意。这儿与合水古镇南寨门近,为安全起见,天一黑,东西南北的四大寨门就关闭了,南寨门外的客商就在茶庵就宿,且吃住便宜,久而久之,聚集成村,便叫作“茶庵”,且一直是个行政村。
  紧靠“茶庵”东南几里路就是仪封镇,西平仪封是一个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镇,商代已形成村落和集镇,周初为吴房国都,春秋和战国时期先后属柏、卫、蔡、楚和韩等国。自古为中原重要驿站,且位于叶、蔡两国的中间,为由蔡至叶的必经要道。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解陈蔡之厄后,由蔡国去叶国,途经仪封,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圣迹和佳话。孔子曾在这里办学,留下了“黉庙”、“黉学”、“封人见圣祠”、“王三官三难孔圣人”的文化遗产和千古传说,如今,仪封已被河南省孔子学会认定为“孔子办学圣地”,被国家命名为“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村镇”。
  2006年6月8日,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公布董桥孙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董桥孙庄离合水西北方向只有几里路的距离,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此地居住,两条河在未“合水”前,在合水的西南和东北方向被滚河与淃河合围的部分村庄,叫“二龙盘”,这一带是嫘祖种植胡桑和养蚕的地方,从地形来看,董桥西南方向、西北方向的村庄都是一凸一凹、高低不平,李寨后河和小草河以前都是种胡桑的老营地。
  民国时期,合水镇西门外保留的几棵大桑树,三个大人都搂不住。这几棵大桑树不但吸引方圆数百里的群众前来观赏、摘桑葚吃,曾在合水镇住过的美国、英国人也多次慕名来观景。当地老百姓说,前来参观的男女老幼想吃桑葚时,从树身上爬不上去,必须拉着周围一人高的树枝,像登梯子一样往上爬,才能摘到美味的桑葚。
  而这个村寨北大门,以洪河为界,以桥连接洪河北岸,南为合水古镇(现为西平县杨庄乡的行政村),洪河北岸大堤之上是杨庄乡的小街行政村,桥北这条南北路直通与此只有几里路的嫘祖故里—-董桥。
  小街,在合水的洪河北岸,与合水隔河相望,合水村一周是古老的寨墙,这里原来也没有村庄,只有兄弟俩在此支个铁匠炉子,锻打锄头、镰刀、铲子之类,生意好顾客多,往返合水的人也住脚歇息,有人便做起了生意,茶摊、饭铺、干店(小旅店)应运而生。久而久之,形成集市,木工、编织、缝衣、染布等行业兴盛起来,称作“小店街”,也叫作小街,新中国成立后,小街已经不是辅街,而是个管辖四个自然村近三千口人的行政大村。
  合水北门过小街东北方向不足两公里有一行政村名叫“新铺”。据说,其来历也与合水有关,也是小街张姓家族的再延伸。
  东汉建立之前,王莽专权,到处追杀刘秀,追到西平县师灵镇南,为摆脱王莽兵勇的追杀,他躲藏到新铺村北一个村外的破庙里,刘秀一进庙门,几个大蜘蛛很快织网把门罩上,等到莽兵赶到,见庙门口蜘蛛网完好无损,以为不会藏着人,便向别的地方追去了。从此,这个庙就被当地百姓称为藏王庙,后来这个村名又改成了现在的苍王庙村。
  师灵镇位于西平县城西部,伏牛山系余脉,辖区大部分在师灵岗上,镇政府驻师灵村,在师灵岗东端,距县城23公里。1994年12月20日撤乡设镇,原辖行政区域不变。东与权寨镇、谭店乡交界,西与嫘祖镇、舞阳县接壤,南与杨庄乡相连,北与权寨镇、舞阳县相邻。
  北魏至唐,西平故城在师灵;北魏襄城郡、北齐文城郡治所均在此。传说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吴元济谋反,据守蔡州。李愬奉朝廷之命征讨之,夜宿西陵,得到兴国寺主持指点,雪夜袭蔡州,大败叛军,生擒吴元济。因大师指点灵验,故西陵改为师灵。
  合水的大姓
  由于合水古镇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经济文化兴盛缘故,落户这里的客商及嫁到这儿的女人姓氏繁杂,至今仍有九十九个姓,为合水常住人口,张陈两姓仍是人口最多的大姓。
  原合水镇陈氏,清雍正年间,陈廷祯由山西长治县安仁里化家村懋迁西平合水镇。廷桢之父曰英,母魏氏,兄弟五人,而廷桢行三,有子二:金铣、金铭。廷祯及金铣、金铭墓均在合水镇南康庄。金铣六子,曰怀瑾、怀瑜、怀理、怀玑、怀琨、怀璋;金铭五子,曰怀清、怀瑢、怀琇、怀洁、怀文,今散居合水镇南康庄、古桂庄、南薛庄、卢庙寨、西三张庄。同治间廪贡生陈鼎创修家谱,民国十二年陈振环续修之。振环父曰葆翰,诸生,光绪年间馆于权寨镇举人陈朗山家,其后又随朗山游岭南,与权寨陈氏颇有交谊。而廪生陈少南,以能文名世,自有传。恩贡生陈少卿与少南为昆弟行。少南之子曰子明,诸生,善书法。民国期间,合水镇建有陈氏祖祠。舞钢尹集街,遂平玉山镇、祁庄陈氏,均与合水镇陈氏同源。
  据《河南省汝宁府西平县合水镇铁炉张清河氏家谱序》祖传家谱记载,从来木必有本,本固者枝荣;水必有源,源远者流长。人之世德相承,箕裘不替,不依然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哉!原吾氏始于孝友张仲,秦汉以来,代有伟人。若九龄之千秋金鉴,齐贤之十事宝箴,翰之蓴(莼)羹鲈脍,堪之麦秀雉驯。更有西铭为理学之宗,南轩系公辅之望,虽世远年湮,懿德攸存。延及本族,世居直隶赵州临城县春林村。元末,荒乱渡河而南迁于西平西五十余里之铁炉张而家焉。
  始祖讳进朝,生二世祖一人,讳士泰;二世祖生三世祖一人,讳宣臣。自四世失传,查无可稽。不惟余不知其故,即余曾祖品三公,弱冠入庠,名冠闾里,寿享80余岁;祖星五公,嘉庆丙子科武孝廉,历任贵州安顺营都司、贞丰州长,亦不知其所以然。后闻相传三代失讳。迨至七世,宇、岳二祖复迁于小店街,宇居街北,岳居街南,宇塟河西,岳塟河东,立有家庙,班班可考,有条不紊。其余众门甚多,有铁炉张而移居近村者,有从铁炉张迁移外县者,有居于铁炉张之南者,有居于铁炉张之北者。有居于铁炉张之左者,有居于铁炉张之右者。又有于先人名讳而不知,于三五代而失讳者,不可枚举。若不有以齐之,则世愈积而人愈多,同族何以为凭?况贫富异境,里居异地,境悬则往来不通,地隔则音闻亦绝;至于同族同宗不识辈数者有之,不识宗派者有之,祖孙莫辨为谁,叔侄莫定其次,兄弟竟乖其伦,以近族为远族,以正宗为同宗。情之疏也,固已太甚;序之淆也,更不堪言。思念及此,是必有以齐之,而后可以有条有理也。齐之者何?惟谱而已。余忝膺族长,理应倡举。因于光绪二十一年冬,邀请族人公同商议,众皆悦之,无不欣从。况又值岁暮闲暇,正当创修家谱之时。今日尚觉容易,再历数世,而终于无传矣!所以阖族不辞劳苦,勇往直前,有办物料而奔走不遑者,有访问名讳而遍阅诸村者,有从公理事而星夜不懈者,同心同德,何其若是之不惮烦哉!因而月余而家谱告竣,焕然一新。自兹以后,虽百年千年十世百世犹知某为远代祖,某为近代祖,某为本支宗,某为旁支宗。千家也,不啻一家;万户也,不啻一户。纵散处四方,而一睹家谱,俨若同堂矣!是世代虽远,源流自明,后之人幸有光宗耀祖飞声翰苑,为阖族之推尊者,即再序之时,庶不至于恍惚无凭也夫!是为序。
  整理祠堂:祠堂者先祖碑位之所在,即先祖魂灵之所依也。若不经营修理,则垣墉败坏,何以尊祖乎?惟有定例,则凡某年增添房屋,或败坏收拾,先禀明族长。某年首事去修,必至垣宇清洁方能祭尽其诚。至于一切花费,俟后功竣,将本茔首事请到一统记账。切不可一人专权,生出弊端。费一报二,查出重罚,不受者禀官究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