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冲锋陷阵老功臣转业后默默奉献
事了拂衣去 深藏功与名

    王玉山生前的各类证书。

    (王玉山家人提供)    王玉山﹃全家福﹄老照片。

  如果不是三个儿子为了写篇纪念父亲的文章,他们还不会知道父亲是功勋卓著的“人民功臣”。
  是的,谁也没有想到,一辈子在小县城生活的王玉山,居然是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滇西剿匪中荣立特功一次、大功两次、中功三次的英模人物。
  战争结束,1963年3月,王玉山收起军功章,转业回到确山老家。
  “我们只知道他打过很多仗,但是不知道他得过这么多奖。”王玉山的儿子王保民说。
  文/图全媒体记者李贺建
  战火中洗礼枪林弹雨中拿回重机枪管
  记者查阅了王玉山的档案,采访了王玉山三个儿子:王爱民、王保民、王忠民。
  1924年2月,王玉山出生于确山县王才庄一贫苦农民家庭。他被国民党抓过4次壮丁。1947年当他第4次逃出来时,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中原野战军四纵队。
  问明他的情况后,一位军官模样的人对他说:我们是穷人的队伍,为老百姓打江山,你愿不愿意参加?王玉山决定加入,从此开始了南征北战。
  1947年12月,王玉山参加革命后的第一仗是确山战役,战役打得非常激烈。一天之后,敌人援军将至,部队主动撤退。
  1948年4月9日,第二次确山战役打响,王玉山所在的机枪连在五里山。不久,他随部队转战南阳,参加刘高庄战斗。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开始,中原野战军四纵队首战宿县,战斗惨烈,在南平集、李围子、黄山头三个地方转战。
  机枪连在转移的过程中,把重机枪管遗落在南平集阵地上,连长命令派人取回。王玉山自告奋勇,冒着枪林弹雨,把枪管取了回来。
  1949年2月,淮海战役结束后,部队在漯河休整期间,举行评功庆功会。王玉山因作战勇敢,不怕牺牲,被评为“人民功臣”,记大功一次(当时有证书、奖章,后遗失),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中原野战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王玉山在十四军四十师一一八团三营机炮连。之后,王玉山在“逢敌必亮剑”的英雄部队里渡江南下,千里进军两广云南,解放大西南。
  1950年8月,在云南省祥云县118团党训班,王玉山因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经团党委批准,被评为“学习模范”。
  在1951年至1953年剿匪反霸土改工作中,王玉山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被云南弥渡县委授予大功一次、特功一次。后来,王玉山被调到119团工兵连任指导员。
  深藏功与名回乡工作默默奉献
  1963年,王玉山转业回乡。他先后在确山税务局、外贸局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他将以前获得的所有奖状和功章都收起来,压到了箱子底。
  30多年里,他无论身处何职,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职责,能沾光的事他不碰,吃亏却是头一个。
  “我当兵回来时,父亲是外贸局局长。他其实可以把我安排到县城工作,但是他没有向组织提要求,我被分配到乡里去了。”王玉山的三儿子王忠民说起父亲,又敬佩又无奈。
  “后来,外贸单位效益不好了,父亲就经常买彩票。他说如果中了大奖,就把钱分给困难职工。”王忠民说。
  初心永不忘他对党和国家爱得深沉
  “有一段时间,我嫌乡里工作太累。父亲说,淮海战役时,晚上打仗白天休息,在地上铺些草倒头就睡。在云南腾冲剿匪时,一个炮弹过来,视察阵地的教导员就在他旁边牺牲了……谁不累?谁不要命?”王忠民说,“我们兄弟三个,日子过得都很一般。我父亲总是乐呵呵的。他常说,比起牺牲的战友,自己太幸运了。生活已经非常好了,不能向组织要求太多,不能给党添麻烦。”
  王忠民说,父亲以前偶尔讲起自己打仗的事,但立功受奖的事从没提起过。2003年春,父亲去世。今年5月,他们想写篇怀念父亲的文章,到县档案馆查资料,才知道他是名“深藏功与名”的老功臣——在父亲的档案里,记录着他立功受奖的情况。
  “我们在一起工作很多年。他为人做事公道正派,难事急事总冲在前。虽然知道他是名老党员,打过仗,但从没听他说过立功的事。”与王玉山一起工作过的老人告诉记者。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王玉山是中华民族亿万优秀儿女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