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
阅时光
《呼吸》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指引与启示

  文/吴相渝
  诗人孙友民的诗集《呼吸》,我时常在深夜阅读,就像在黑暗中遇到光亮,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使我这个多年患得患失的游子在《呼吸》中有了安稳与和谐,消释了多年行走的匆忙、心灵的焦虑。
  孙友民说:“我知道我的手艺是粗糙的,写作时听命于冥冥中的召唤,满足于自在,乃至信马由缰。所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一个离家出走的人无论走多远,终究要回到内心的故乡并在故乡老去。返乡途中,选择那些坦荡、晓畅、有景深的路,也听从来自头顶三尺处的指引。”
  诚如所言,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追求自由、精神独立、行为放纵,经过精疲力竭的漫长旅行之后,才发现静水流深,感悟到生命的意义。诗人孙友民的诗集《呼吸》,就是一种精神的极光,照亮通往心灵的澄明之路。
  诗集《呼吸》分三辑,以“清波引”、“燕归梁”、“醉扶归”三个词牌名命名,书写了诗人“我眼睛里的”“我热爱过的”“我个人的”三个维度的世界,展现了一位诗者宽阔而又深沉的诗歌世界。
  诗人何为?诗歌何用……通过拜读友民君的诗作便洞悉一切。他有着中原大地的苍颜与风骨,他的游历徜徉于历史与现实之中,在汝南王巡行的春宵与世界相遇;他的游历驾驭于大地之上,在青山不因我的缺席而老去与万物融合。他拥有诗人骨中不朽的钙质。他在豫南五月在汝水汤汤,在麦芒围困的故乡中放声歌唱。一个懂得歌唱生活歌唱故乡的人,是有福的,是世世代代的福祉。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一个懂得在平凡人的劳作中挖掘闪光诗意的人,是一种内在的修为,也是诗人赖以昭示诗意栖居的灵性所在。
  诗人孙友民的诗集《呼吸》属于自然体,他是与云为游、与风而行的人,他懂得高处不胜寒,在前世的梦境中醒来,今生他更愿意俯察草木人间。他把一个人的国度体恤到一个人的温度,他的呼吸显得那么珍贵,不仅有清晨之心的明媚与觉醒,重要的是呼吸中还有对光阴拾穗者的爱与悲悯……诗如其人,人如其诗。诗人孙友民的诗集《呼吸》,还给人以辽阔、敞亮、蔚蓝,这源于他的胸襟、视野、情怀。
  一个内心有神的人,他游历人间,是为了救赎……就这样,我与孙友民与他的诗歌在精神的海上相汇,随之在世俗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经历漫长的青春期漂泊,若干年后回到故乡的小城,我回归于一种慢生活。每天坚持步行上班下班,看街道旁的玉兰花开、泡桐花落,看烟火人间的川流不息、声色犬马,像一粒尘埃接近于地面,融入生活,但不局限于生活本身,去发现生活内核所蕴含的美的力量,内心富足而安宁。因为我发现无论清贫抑或富有,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哲学与世界保持和谐的方式……我想这就是诗集《呼吸》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指引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