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王老汉革命精神代代传
 全媒体记者郭建光

    王雷生(左)把父亲王国华的遗物羊皮箱赠予竹沟革命纪念馆。

  王国华早年参加革命,领导农民斗争,是河南著名的“农民领袖”。农民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王老汉”。1932年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战斗在豫南和鄂豫边区。他曾出席过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瑞金中央党校学习。他历任中共确山县委书记、中共河南省委委员、鄂豫边区省委书记、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政委、新四军竹沟留守处主任、桐柏区二地委书记、信阳军分区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河南省农协副主席、土改委主任、监委主任、副省长、政协副主席等职。
  他智勇双全、信仰坚定,功勋赫赫、威名远扬,在当地代代百姓心中,堪称传奇。直至今日,竹沟镇的父老乡亲们,依然怀念他、崇敬他、颂扬他。他的故事,依然在他战斗过的地方广为流传。
   羊皮箱的故事
  2019年9月4日下午,一场隆重的羊皮箱捐赠仪式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举行。年已古稀的王雷生把父亲王国华的遗物——一只羊皮箱郑重地赠予竹沟革命纪念馆永远收藏。
  1939年10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同志离开竹沟前后,不断有革命队伍从竹沟出发,奔赴皖苏抗日前线,仅留小部分军队和伤病员留守在中原局。蓄谋已久的国民党军队趁机包围竹沟,从东西寨门日夜猛攻。
  时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政委的王国华兼任该团设在竹沟的留守处主任,在敌我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他带领队伍从竹沟突出重围,向四望山集结,后转战于确山与泌阳一带,坚持敌后游击战争。这只装着重要机密文件的羊皮箱也被王国华随身带离竹沟。
  后来,羊皮箱跟随王国华转战太行山,抗战胜利后又到了西柏坡。三大战役胜利后,第四野战军挥师南下,参加渡江战役,直捣南京总统府。作为负责后勤供应和民运工作领导人的王国华携带这只皮箱一路南下,在确山军分区和信阳军分区组织群众往前线源源不断地运送物资。
  据王雷生讲,支援前线的群众有几十万人,从确山过了整整一天,他们用独轮车运、用肩挑、用手提,硬是确保了支前物资的有力供应,冀豫鄂等省的人民群众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王国华在河南省先后担任省农协副主席、省土改委主任、省监委主任、省政协副主席、副省长等职务,这只羊皮箱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王国华逝世后,羊皮箱一直被王国华的夫人和王雷生视为纪念物品珍藏着。
  “如今,我把这只羊皮箱捐赠给我父亲曾经在这里革命创业,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厚感情的竹沟革命纪念馆,也算是了却我父亲和我的一桩心愿。”王雷生动情地说。
    板栗的故事
  王雷生回忆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十分感慨。他说他的父亲后来在省委上班,每年都会有确山的老乡来省城看他。有一次,老乡来看他时背了一大袋子板栗。王国华表示,老乡的心意领了,但是板栗不能收。那名老乡说,当初是王国华带领战士一锹一锹把一株株象征着希望的板栗苗栽种在确山的荒山野岭上,目的是解决当地群众粮食不足的难题。如今板栗苗长大结果了,这些板栗是从王国华亲自栽种的板栗树上打下来的,送给他不违规。王国华闻之双眼湿润,他让家人留下一瓢板栗,随后让警卫员把那袋板栗送到省委食堂蒸煮后分给工作人员吃。
  无独有偶,泌阳县人民铭记着王老汉的功劳,每年也会把板桥水库的大鱼送到省委大院。王国华都会安排人把如门板大的鱼分给身边的工作人员。
  不贪不占,人民情深。永远的王老汉,永远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