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
驻马店市林业局持续推进退耕还林工作
建设生机盎然美丽天中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倪迎娟通讯员黑竞颖)近日,记者获悉,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驻马店市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90.5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6.7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2.6万亩、封山育林11.2万亩,退耕还林工程涉及九县一区,116个乡镇、1064个村、62554个农户。其中,遂平县、正阳县、泌阳县、确山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作中,从当地实际出发,不仅顺利完成了退耕还林任务,而且增加了村民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遂平县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在西部山区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增加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不仅有效改善了遂平县农村的自然面貌,加速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林,充分利用山区荒地资源,经过几年的绿化提升,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涵养了水源、控制了水土流失,发挥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该县组织开展培训,使广大基层干部较全面掌握退耕还林工程的基本要求和实用技术,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确保退一片成林一片、合格一片。
  自2003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以来,遂平县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万亩,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
    发展壮大林产品加工业
  正阳县退耕还林工程于2002年开始实施,以正阳县境内淮河、田白河、汝河等河流两岸,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为实施重点,向国家林业局申报退耕还林项目共3万亩,目前该项目已实施完成,成为全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为数很少的平原县之一。
  自正阳县实施退耕还林以来,森林覆盖率净增3.1%,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速生杨作为正阳县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树种,经济效益显著,杨树产业现已成为该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具备规模生产的林产品加工业达45家。
    探索间作种植模式
  泌阳县现辖19乡镇及3个街道和2个国有林场,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计划造林6.11万亩,其中生态林面积5.72万亩、经济林0.39万亩,并在间作种植模式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间作种植模式即高低和长短结合模式,包括适用于土地肥沃的杨树与中药材间作模式、适宜砂质壤土的皂角与油用牡丹间作模式、适应于贫瘠土地的薪炭林麻栎和火炬松混交模式。三大间作种植模式,在增加森林覆盖率、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水土流失方面给泌阳县带来了长足的发展。
   发展特色化产业促增收
  确山县何大庙村种植板栗有悠久的历史,被称为“板栗之乡”,代表品种为确山红油栗和紫油栗。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村实施退耕地还林面积1563亩,全村百年以上的古板栗树400多株,2005年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6年何大庙古栗林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何大庙村成立专业的种植、育苗合作社4个,育苗面积800多亩,育苗600多万株。除此以外,确山县还是豫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石滚河镇是中药材种植的传统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