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嫘祖故里话合水(续四)
 文/图 张润东
    合水围歼战纪念碑。

  

抗战的合水


  新中国成立前数十年,国民党、土匪、日寇以及汪精卫的人马轮番在合水驻扎。合水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合水村是历史名镇,三面环水,南面朝阳为陆地。土寨墙迄今至少有两百年历史。有东西南北四个寨门,东西北三座大桥。合水古寨革命老区标志纪念碑现矗立在合水北门东边寨墙里面,老区人民曾经为西平的解放事业作出过英勇牺牲和杰出的贡献。现幸存有两位抗日老兵均已90多岁高龄。几年前,离退休老干部、抗战老兵张国胜老人,在合水街北街用自家房子建了一个“抗战老兵俱乐部”,是老英雄们经常聚会的地方。抗战老兵们缅怀战友,不忘初心,读报学习,为老区建设发挥余热。2014年5月15日,国家慈善基金会在合水筹办了抗日老兵百岁庆典活动,再次激发老兵热爱祖国的满腔热情。
  合水人跟随共产党参加抗战的也不少。李先念曾经带领新四军在合水一带活动,不少人踊跃参加了李先念领导的队伍,奔赴抗日战场。
  张国胜老人在世的时候常说,抗战老兵不管跟随冯玉祥还是李先念,都是为了国家利益,为了民族解放,都值得我们敬仰。
  张国胜13岁就当上了游击队的地下交通员,直至2016年12月17日去世前,为了保护合水的传统文化,弘扬宣传抗日老兵的事迹,他奔走呼号,想了不少办法。在“抗战老兵俱乐部”,贴满了很多毛笔字:“新旧对比,苦尽甘来”“团结一致,抗战到底”“世界和平,对外友好”等。老兵们每每回想起来,都念念不忘那个艰难而热血沸腾的岁月。
  说起李先念,合水村的群众至今难忘。1944年春李先念几次到合水一带了解抗战情况,吃住在寨长张隆斋家,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并与本村木匠结为师友,发展木匠张中灼等人加入共产党,介绍张功建、张治功、张功栓等人参加了新四军。抗日战阵期间,合水村先后有80多名青年参加了新四军,130多名青年奔赴抗日战场。
  合水镇位于西平县城西50华里。西、北、东三面洪河环绕,南面是又宽又深的寨壕,四周是高大的寨墙,地势环境特殊,易守难攻,是西平、上蔡、遂平、舞阳4县日伪防卫和进攻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据点,有“铁打的合水”之称。1945年4月12日下午,新四军第5师收到西平地方党组织的情报,掌握了合水镇敌伪的军事部署,并得知这天下午,西平、遂平、舞阳三县日军指导官松木和伪二师少将师长兼招抚司令张国威带领少数随从到合水镇检验部队,便立即决定,派豫中挺进兵团2团攻打合水镇。2团接受任务后,马上作了具体部署,确定由政委邵敏和作战参谋陈佑铭率领5个连围攻合水,团长林国平率部分兵力和地方抗日武装在合水东、南两个地方警戒西平县城和遂平之敌。
  13日凌晨5时许,2团对合水镇实行包围时,被寨墙炮楼上的敌哨兵发现。在火力掩护下,新四军战士奋勇登上寨墙,机枪班长一梭子弹把冲在前面的几个敌人打倒,后面的敌人抱头鼠窜。攻打东门的战士敏捷地迂回到碉堡后面,扔出几颗手榴弹,只听几声巨响,碉堡被炸开了,碉堡里的敌人死的死,伤的伤。他们随即打开了寨门,后续部队潮水般涌进寨子。几个连向收网一样包围了镇公所。守卫镇公所的敌人看大势已去,纷纷举手投降,张国威也被俘。
  日军指导官松木和两个随从见新四军来势勇猛,躲进一个草垛后负隅顽抗。这时,日军增援部队已向合水镇扑来。指挥部命令抓紧搜索,准备撤退。情况万分危急,抓活的已经来不及了。陈佑铭顺手掷出一颗手榴弹,院子里顿时大火熊熊。松木及随从欲翻墙逃走,被新四军击毙。躲在药店里冒充老板的伪保安司令吴春亭,当场被擒获。黎明时分,新四军胜利撤出了合水镇。
  合水之战,生俘张国威、吴春亭,全歼一个伪保安大队、3个中队、一个警卫队,共400多人,日军指导官松木及随从全部被击毙,缴获长枪300余支、手枪10余支、机枪8挺、战马数匹。此次战斗,新四军仅伤1人。合水战斗的胜利,震动了中原地区,大长了抗日军民的志气,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气焰,粉碎了豫中日伪顽联防反共的阴谋。 
  

张子燎的故事


  1945年6月,西平县抗日民主联合政府成立,新四军5师的抗日独立团政委张子燎(合水镇人)兼任县长。
  据王程欣的《张子燎传略》记载,张子燎,西平县合水镇人,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西平县行政委员会主任、抗日独立团政委、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等职,领导西平人民为夺取抗日斗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20年张子燎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7岁入合水小学上学,15岁时进入县文城中学学习。1938年抗日救亡怒潮席卷中原大地,中共党员郑军、武仿倜等受上级派遣回到原籍西平从事抗日救亡工作,成立了以青年学生为骨干的文艺团体——西平县文化抗敌委员会战时服务团(简称战时服务团)。正在初中读书的张子燎参加了该团,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
  1939年元月战时服务团被国民党西平县政府强令解散后,张子燎遂奔赴当时中原革命的中心——确山竹沟,入军政教导大队学习,成为一名光荣的新四军战士。
  确山竹沟军政教导大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学员全部军事编制,进行严格的政治和军事训练。当时学校条件十分艰苦,干部、学员一律睡地铺。树荫下就是课堂,膝盖就是课桌,小河滩就是训练场。干部和学员一律没有津贴,红薯和小米粥是主食。没有蔬菜,能吃上一顿南瓜就是很稀罕的了。在艰苦的生活面前,张子燎没有退缩,在竹沟镇东小河滩上洒下他辛勤训练的汗水;在膝盖上写出数万字的学习笔记和心得。1939年5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张子燎的影响和帮助下,他的四叔张惠甫、叔伯哥张子魁亦先后离开家乡来竹沟参加了革命。张子燎在党组织的关怀培养下,军政素质提高很快。
  1939年8月,组织上分配他到豫鄂挺进纵队5团2营4连任政治指导员。1942年2月晋升为营教导员。1943年1月调任团政治部任党总支书记。张子燎不论在哪个岗位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同战士打成一片,深受战士们的拥戴,成为一名出色的政工干部。
  1944年7月,中央决定开辟河南抗日游击根据地,张子燎奉命首批随新四军第五师豫南游击兵团先遣支队渡淮河北进。此间张子燎主要是为挺进部队搜集情报和担负联络西平地下党组织的任务。在他的具体指导下,西平县的地下党组织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为挺进部队准备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张子燎的家乡合水镇在县城西25公里,是当时西平、遂平、舞阳、上蔡日伪四县联防司令部所在地,是日伪防卫和进攻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据点,严重阻碍挺进部队向西北一带的发展。为拔除这个钉子,张子燎多次深入合水镇侦察敌情。经多方了解,得知潘魁一(中共党员,因病从新四军某部还乡)与日伪联防司令部的副官李成才是亲戚关系。张子燎找到潘魁一,详细了解了李成才的情况:李是个认酒不认人,见酒就醉的酒鬼,一喝醉酒嘴就不当家,什么保密不保密的事都向外说。张子燎认为此人就是个“活舌头”,决定在镇小阁内设宴,由潘前往请李赴宴。李一听说请他赴宴就垂涎三尺,恨不得一步走到酒馆。席间按既定办法你一句“副官”,我一句“总管”,喊得他昏昏然,凡是端给他的酒都一饮而尽,顿时这个“活舌头”的话匣子被打开了。张子燎将了解到的情报向豫中挺进兵团首长详细汇报的同时,提出“引虎出穴,一举歼灭”的建议,假借合水镇四县联防司令吴春亭的名义向驻在西平县城的日军军政部指导官松木送交投诚受编书,通过地下党员李聚贤(我派到敌伪警察局情报人员)把受编书亲自交给松木,李聚贤会日语,顺利得到松木的信任。松木于第二天带着人马出发,直奔合水镇。当夜(1945年4月13日),豫中挺进兵团2团夜袭合水镇,取得辉煌战果。
  合水战斗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抗日根据地,挺进兵团在西平、遂平、舞阳一带迅速发展。1945年5月初,“西平县行政委员会”成立,张子燎担任行政委员会主任兼政委。张子燎即任以后立即着手发展武装力量,组建西平县抗日独立团,并亲自担任县独立团的教官,注重政治教育和严格的军事训练,使之很快成为一支纪律严明士气高涨的抗日队伍。
  独立团的发展壮大,引起日军的极度恐慌。1945年5月31日盘踞西平、舞阳的日军联合向县独立团驻地出山、酒店清剿。张子燎得到情报后,一面派人去挺近兵团(司令部设在遂平县槐树镇)请示增援,一面组织地方武装作好充分的战斗准备,带领抗日军民实行坚壁清野,并在敌之必经之地吉斗河一带埋伏待敌。当日军钻进埋伏圈时,我军突然开火。敌猝不及防,顿时伤亡累累。此战,生俘日军5名,打死打伤十几名,缴获弹药1车(牛车)。
  日军遭此打击后,龟缩县城不敢妄动。之后,以张子燎为首的行政委员会,利用有利时机全面开展了发展和巩固根据地工作,先后建立了出山、合水、仪封、吕店、权寨5个乡政权,发布文告,公布在根据地内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发动群众开展赎地运动;征粮、征税为抗战筹备粮款。县独立团也在战斗中不断壮大,由原来的3个中队300多人,逐步扩大到600多人,下设3个营。各乡建立抗日游击中队,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其影响波及舞阳、郾城等地。
  1945年夏末,某夜,天低云暗,细雨蒙蒙。从遥远的夜幕深处传来几声凄厉的犬吠,不远的村镇上若明若暗的灯火像萤火虫一样摇曳,草丛中的昆虫发出低沉的鸣唱。张子燎带领县独立团两个营的兵力直指与西平县毗邻的舞阳县北舞渡镇。北舞渡是日伪设在遂平、西平、舞阳交界的一个重要据点,盘踞在这里的是伪和平建国军第一师第一旅。师长关振亚原来是国民党的一个军长,后投靠日寇当了伪军师长,配备有4门迫击炮,十几挺重机枪,专门同新四军作对,气焰非常嚣张。从根据地出发至北舞渡50多公里路程。后半夜,张子燎已带领部队潜伏到该镇南门和西门,派精干战士摸掉哨位以后,迅速冲进寨内,按照预定计划将敌切割成两块。一霎时,枪声大作,密如骤雨。关振亚做梦也没有想到,百里之外的新四军会突然出现在面前。部下官兵狼奔豕突,乱作一团,有的从床上没有爬起来就做了俘虏。仓皇之中,关振亚尽管组织了拼死的抵抗也无济于事,最后在几个贴身马弁的掩护下侥幸逃命。
  关振亚部被歼以后,附近各顽固势力皆闻风丧胆。郾城县国民党地方顽固势力以新四军不去进攻为条件主动送给县独立团武器弹药;西平郑楼大地主郑西中也主动送粮几十车给县独立团。张子燎在领导武装斗争的同时,还认真地落实统战政策,曾多次写信给西平县“维持会”会长李友文,警告规劝,勉其弃暗投明,使李态度有明显转变,表示愿为新四军提供情报。
  1945年8月,西平县民主政府成立,张子燎任县长。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反动派以受降的名义向解放区进犯,按照上级指示,西平县抗日独立团改编为新四军新编第10团,张子燎任政委,改编后部队奉命南撤至桐柏山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