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张宝玲
从“老大难户”到脱贫光荣户

  “现在吃不愁、穿不愁、住得好,看病也有了保障。幸福生活不能光依赖政府的好政策,还要靠自己辛勤的劳动干出来。我现在是‘一手’抓打扫卫生,‘一手’抓来料加工,两手抓,不停歇。我相信小日子会过得越来越红火。”脱贫后的上蔡县洙湖镇贺店村的张宝玲对未来充满信心。文/图全媒体记者景中原

通讯员 曹耀强 张浩楠


  在上蔡县洙湖镇贺店村提起张宝玲,几乎没有人不认识他。究其原因,他由村里出了名的“贫中之贫”的老大难户,靠政策帮扶、靠自己实干,变成村里有名的脱贫光荣户。
  张宝玲长期患有慢性病,一直靠药物维持,年近70岁了,也没有什么谋生手段,活了大半辈子,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守着一亩三分地,辛辛苦苦一年,除了打点粮食,再没啥收入,生活过得紧巴巴的。用张宝玲自己的话说:“日子过得没个盼头,在人跟前抬不起头,破罐子破摔的想法都有……”
  看到张宝玲这样的状态,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便想方设法地帮助他、改变他,多次到张宝玲家中了解情况,为他把脉问诊,找准了他长期贫穷的根子——一没文化、二无技术、三缺劳动力。于是,大伙儿有针对性地帮他制订了“物质帮、精神扶”的帮扶计划。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张宝玲在村内担任保洁员,每月500元收入。从此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次村里安排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张宝玲总是冲在最前头、干得最卖力、扫得最干净,为此曾多次受到村干部的表扬和群众的好评。从此,张宝玲从精神面貌到说话干事像变了个人一样。
  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又介绍张宝玲到本村的扶贫车间曹磊建材工作。曹磊建材作为洙湖镇重要的扶贫车间,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采用“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工作方式灵活多样,贫困户可以把原材料带回家加工制作。张宝玲老两口在闲暇时间居家生产,然后再把加工好的产品送回厂里,按件计费。由于这项工作技术含量低,老两口干起来也得心应手,每月能拿到加工费2000多元,除了日常花销外,现在每年能够攒下20000元钱。张宝玲在2017年顺利脱贫,成为父老乡亲人人称赞的脱贫光荣户。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在洙湖镇像张宝玲这样最初对脱贫缺乏信心的人,该镇坚持“看病查病因,脱贫拔穷根”,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理思路、想出路、谋富路。通过大张旗鼓地开展评选表彰勤俭持家模范、勤劳致富模范,使其从消极被动的“要我脱贫”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我要脱贫”,涌现出许多像张宝玲一样的勤劳致富标兵。他们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一个个走上致富路,过上了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