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全媒体记者 王冬霞 通讯员 李宁 张博
“晴天黄土雨天泥,新媳妇村口干着急。”这是几年前西平县宋集镇崔庄村因为村里道路不畅,迎娶新媳妇进不了村,村民编的顺口溜。
现如今,崔庄村村民常说的一句话变成了“道路变宽人心齐,感谢我们的敬书记。”从两句顺口溜里,可以感受到这个村子发生的可喜变化。
崔庄村位于西平县宋集镇西两公里处,石武高铁南北贯穿全境,北与漯河接境。之前的崔庄村是贫困村,全村3160口人,共有贫困户66户159人,到2019年底,全村贫困人口已实现了稳定脱贫(如图)。
曾经,崔庄村地面比较低洼,碰到阴雨天,路面积水,道路泥泞,村里娶媳妇的婚车都进不来,群众意见很大,村委却没有能力解决。
村党支部书记敬营辉上任前在新郑经商,衣食无忧,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每次回家乡,看到村里贫困落后,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上任伊始,他就立即投入到家乡建设中。
他及时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对原有的3米道路再加宽3米,挖下水道,统一铺人行彩砖道路,两侧设置80厘米绿化带,栽植绿化苗木200棵,石楠苗1500株,在崔敬庄东头入村口建一座游园,墙体进行涂白。上任第三天,敬营辉个人出资70万元,使得项目及时开工。村里先后修了道路,建了小游园、图书室、健身文化广场、文化大舞台、标准化卫生室等基础设施。
村民赵爱霞家2016年因学致贫被识别为贫困户,日子过得很艰难。在敬营辉的帮助下,赵爱霞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2020年7月,赵爱霞的女儿职专毕业后选择继续上学,她的儿子5年制大专就读进入第二个年头。现如今,越干越胆大的赵爱霞承包了20个致富大棚,日子越过越红火。
赵爱霞只是全村贫困户的一个缩影。贫困户们脱贫不忘回报社会,疫情期间,敬营辉带着村香菇基地66户贫困户的心意,来到县医院捐赠了1450袋香菇,共计1500多斤,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了生活保障。
如今,崔庄香菇种植、脱毒红薯种植的农户189户,连片种植面积突破1500亩,单红薯一项年产值达到450万元,村集体收入每年可增加90万元。
村民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这不单是体现在收入增长上,还体现在村民幸福感的提升上。
“三夏”时节有“爱心收麦突击队”帮助村里困难户抢收抢种,爱心公益群经常为困难村民捐款捐物。
村支部去年10月组织爱心捐款并举办孝心敬老活动。为老人免费理发、免费提供午餐、义务诊疗、找来县豫剧团免费演出,老人的儿女也纷纷响应,回家陪老人,表孝心。活动得到了全村500多名在外务工经商人员的大力支持,老人的心被温暖着,无形中凝聚了人心、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崔庄村的前后变化村里人看在眼里也切身感受着,理想的领路人、适合的项目、精准的投放,让崔庄村村民实现了“土里刨金”的致富梦想,也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