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全媒体记者邓丹华通讯员杨明华周志恒
王集村的紫薇香满村,曾庄村的水产挣外汇,代塔村的农事超市助脱贫……盛夏时节,行走在汝南县常兴镇,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让人目不暇接。
王集村:紫薇花开香满村
在常兴镇王集村500余亩三红紫薇基地,一团团紫薇花红红火火,竞相绽放,三五成群的游人徜徉在花海间拍照留影(如图)。放眼望去,这个仅有27户人家的村庄,大棚田园,屋前屋后,满目尽是紫薇花。
“基地占地500余亩,总投资1000多万元,拥有34座大棚,已繁育‘三红紫薇’苗木34万株,栽植露地苗木30万株,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站在紫薇树下,长兴三红紫薇苗木合作社理事长吕改名自豪地说。
2013年,合作社从美国引进紫薇新品种,建立紫薇苗木基地,并从当初的50亩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亩,花木销往全国各地。
为推动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合作社将全村60多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组织起来,经过培训,当起产业工人,每人每天有50元的工资,按月结算。目前,入社农户27户,入股资金200多万元,三红紫薇已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曾庄村:水产养殖挣外汇
在该镇曾庄村建兴鳝鱼生态养殖合作社,200多个网箱依次排列在清澈的水面上,社员们划着小船在给鳝鱼喂食。
“俺这儿30多亩养殖场可收获鳝鱼2万斤,产值可达140万元。”合作社理事长周建林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该养殖场建于2011年,主要从事鳝鱼养殖。为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2017年,合作社实行“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吸纳6户贫困户流转土地10多亩,每户入股资金6000元,参与该合作社的管理。合作社采取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当年发展鳝鱼养殖面积20多亩。目前,在合作社的带领下,鳝鱼养殖面积30多亩,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户年均增收3000余元。2018年,周建林的养殖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示范点,被河南省农业厅评为无公害水产养殖示范点。
“下一步,将发挥合作社优势,把曾庄村建成千亩生态水产养殖基地,让农户致富奔小康。”谈起今后的打算,周建林信心满满。
代塔村:农事服务超市助脱贫
“16亩地租给农事服务超市,每亩每年租金800元,俺和爱人在外务工,每人每月工资4000多元,公公在农事服务超市打工,每月有1500元的收入,全家年收入10多万元,去年底就脱贫了。”7月26日,常兴镇代塔村贫困户孙斌给记者算起她家的收入。
2017年,常兴镇以代塔村为试点,帮助农机大户孙俊敬注册了农机种植养殖农业合作社。本着“你做休闲地主,我做快乐长工”的服务宗旨,合作社当年采取集中连片的方法,以每亩每年8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320亩,入社农户100多户,其中贫困户占60%。
农事服务超市挂靠省农科院,所用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全部在农科院指定厂家批量购进,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仅化肥一项每吨就比零购价便宜200多元。在服务方式上,超市为农民提供技术、用工、机械、资源、农产品收购代销等“订单”服务。目前,全村46户贫困户依靠农事超市的优质服务全部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