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残疾人张宝印:
从不向命运低头
    张宝印一边整理货物,一边接受记者采访。

  虽然身有残疾,但从不向命运低头。他用灵活的头脑、辛勤的双手,不知疲倦地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最终成功逆袭,成为村里人人羡慕的人。 
 

文/图全媒体记者 栗晨曦 万华翼 实习生 陈柏宇

  8月8日,记者来到开发区关王庙乡杨楼村。在该村党支部书记曹亚玲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身残志坚的张宝印。
  瑞福祥超市坐落于杨楼村委大院西侧,是一个外观颇具乡村气息、商品种类齐全的小超市,一天能卖几千元钱。张宝印在这里从早忙到晚。这里蔬果新鲜,价格实惠,店主为人厚道,附近村子里的人都愿意到这里购物,超市的生意红红火火。
  看到记者到来,店主张宝印一边招呼着购物的顾客,一边站起来拿出凳子迎接。“我们都喜欢到张宝印的店里买东西。他这里价格实惠,付款时零头都给我们舍去了。”一位刚买了一箱菠萝啤的村民夸起了店主张宝印。
  张宝印今年57岁,1岁多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腿部残疾。虽然身有残疾,但张宝印从来没有因此沮丧。“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到,我甚至比常人做得还好。这就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这么多年我也是这么做的。”张宝印说。
  年轻时的张宝印饱尝世间冷暖,不论是求学,还是谈婚论嫁,都遇到了常人不曾经历过的困难。“虽然身体不好,但我还是克服重重困难上到高中毕业。因为身体原因,我没有上大学。就连和爱人在一起,都遭到她家人的强烈反对。但是我的爱人依旧支持我。我也因为她激起了斗志。”张宝印告诉记者,他的爱人和家人闹翻和他在一起后,他们便远走他乡,直到有了第一个孩子,才回到杨楼村。
  回到家乡后的张宝印,开始着手创业。为了让爱人和孩子过上好的生活,当时20多岁的张宝印贷款承包了村里的面粉厂。承包面粉厂后,张宝印开始和工人没日没夜地干活。因为张宝印头脑灵活,没过多久,面粉厂的生意就好起来。一段时间之后,张宝印不仅还完了贷款,还收入不少。这一干就是20年。这些年,他家里盖起了楼房,买了车,还培养出两个大学生,家里条件越来越好,人生之路也越来越顺畅。直到两个儿子相继离开家乡去城市发展、爱人去城里带孙子,张宝印才放弃了面粉厂的生意,做起了不需要那么多人手的超市生意。
  “我的大儿子在驻马店市区做生意,小儿子在信阳做生意,都有一番成就。我现在有4个孙子,我很满足、很幸福,我们过的就是小康生活。”张宝印忍不住炫耀起自己的幸福。
  记者采访时,来这里买东西的顾客络绎不绝。“新鲜蔬菜、肉每天都不会剩下。”张宝印一边招呼顾客,一边笑呵呵地介绍他的小超市。“农村的日常所需我这儿都有。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便宜一点也能让他们的生活轻松一些。”
  “我们经常在这里买东西,这里的东西既便宜又好,店主还实在。张宝印杠杠的,我们都羡慕他,他的人生很成功。”当一名顾客被问到是否经常来这家店的时候,她这样说。
  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每天凌晨3时,张宝印都会到市区批发新鲜蔬菜,回到店里还要整理货架。一个人忙不过来,张宝印在附近招了一名女营业员,每个月给她发两千多元的工资。
  我们采访这名营业员的时候,她正在补充货架。她一边熟练地整理货物,一边告诉记者,这里的工作挺不错,除了工资,有时候店主还会给她发补贴。
  “人总得有事干,不能闲着。虽然现在我们家已经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我们还要为以后打算。眼前我要把我的生意做好,帮儿子把孙子带大。希望我们全家人都健健康康,孩子们越来越成功。”张宝印对未来充满了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