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汝南县板店乡立足实际,积极引进扶贫企业,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冯屯村汝杭金属制品厂、冯屯村编藤厂、板店村一飞电子厂、苏庄村天南箱包厂、刘营村富民来料加工厂等一大批建在群众家门口的扶贫企业产销两旺,吸纳500多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文/图全媒体记者 邓丹华 通讯员 张红卫
本报讯“我妻子有病需要照顾,我不能外出打工,正好金属制品厂招工,我就过来了。车间就在家门口,家里有事随时可以回去,既挣了钱,又顾了家,真好。”8月18日,在汝南县板店乡冯屯村汝杭金属制品厂生产车间,张四文一边打磨产品一边说。
“这个厂是我们村引进的扶贫企业,主要从事安全防护设备、通信设备以及智能监控设备的技术开发和生产销售,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车间实行流水线作业,工人工资按岗位计酬,月薪3000元至5000元不等,目前已安置贫困劳动力60多人就业。”冯屯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喜介绍。
就业一人,脱贫一家。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板店乡立足实际,积极引进扶贫企业,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冯屯村汝杭金属制品厂、冯屯村编藤厂、板店村一飞电子厂、苏庄村天南箱包厂、刘营村富民来料加工厂等一大批建在群众家门口的扶贫企业产销两旺,吸纳500多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同时,该乡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新能源产业,14个行政村全部建立电子商务平台,5个贫困村的光伏电站全部并网运营,年增加村级集体收入30多万元。
此外,该乡还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突出“一村一品”,培育专业合作社20多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扶持带动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我们以‘一村一品’为抓手,积极培育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收到了较好效果。”板店乡党委书记王留印介绍,该乡先后多次组织干部和村民代表到三门闸番茄产业园、东官庄花木种植基地参观学习,让村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定产业致富的信心。
目前,该乡“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以彭营村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基地的小麦良种繁育产业已辐射4个村,面积超过一万亩;魏岭村的黄金梨目前已发展到3000多亩,其他5个贫困村占地500多亩的“围村果园”枝繁叶茂,东部5公里果木观赏带瓜果飘香,万亩林果种植基地已具雏形;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辐射带动群众种植西瓜5000多亩,发展中药材500多亩、香菇大棚100多座;以柴庄村为基地的红薯种植及“三粉”加工产业不断壮大,产、销一条龙逐步完善;温棚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魏岭村“绿红火”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建温室21座、温棚80多座;畜禽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全乡现有规模养殖户35户,年出栏肉牛1000多头、羊10000多头;淡水养殖快速发展,全乡废弃坑塘有效利用,莲鱼混养效益可观,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增加了群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