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李贺建
“宝宝,看你把米饭掉得满地都是。你看看墙上写的什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24日中午,在市区金色置地南苑老牛家,74岁的老牛对孙子说:“这是我们的家风家训,你要记住。”老牛全家6口人,大孙子已上高中,小孙子今年8岁。
老牛说:“我们小时候经常饿肚子,那时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也要把这条家规家训传下去。”
老牛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收集旧粮票。老牛说,现在粮食哪儿都能买到。可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买粮食可不容易。当你走进粮店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两个特大号的木柜,木柜里存放着待售的米和面。柜子上方放两架铁制的台秤,台秤上放一个特大号的铁簸箕。买面时你要先在粮店的一个小窗口排队,轮到你时,你把手里的粮票(购粮本)和钱递进去,然后走到柜台前,把布袋放在一个铁制的漏斗下方接着。粮店工作人员拿起大铁簸箕向面里一挖,然后提起面放到秤上,称好后往漏斗里一倒,面顺着漏斗进到了布袋里,买面的程序就算完成了。用绳把面袋扎好,背着就回家了。过去人们每次买面也就买个10斤20斤的。
老牛说,粮票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已成为海内外收藏者的藏品。如今,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繁荣富强,国家发生了巨变,人们安居乐业。但不要忘记曾经的艰苦岁月,要把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