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01日
反对铺张浪费不能时紧时松
  胡殿文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珍惜粮食,践行节俭本来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倡树厉行节约新风,杜绝餐饮浪费,笔者不禁想起了几年前的“光盘行动”。
  2013年初,一场旨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带动大家珍惜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的“光盘行动”,得到民众的支持,“光盘行动”成为当年十大新闻热词、网络热度词汇。作为“光盘行动”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脑海里还有些记忆。记得当年朋友聚餐,不仅能看到餐馆里的标语,而且彼此间互相提醒,点菜要适当,不小心点多了吃不完就兜着走。一位热心的同事总是在餐后站起来打包,自己带回家或者让别人把剩余的饭菜带回家。大家习以为常,没有人觉得打包是丢面子的事情。然而,时过境迁,还是和这位同事一起就餐,饭后看到有人打包,这位同事悄悄地善意提醒:那么多人一起吃饭,某某也是有身份的人了,打包真的很没有面子。“要面子不要里子”,且总是反反复复,倡导时一哄而上,过一阵一哄而下,总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绝非体现在这一件事上,而是形成了“套路”。由此可见,崇尚节俭、反对浪费不能叶公好龙,也不能时紧时松,雨过地皮湿,没有一个长效机制。
  崇尚节俭,反对浪费,重要的是要达成共识,形成习惯。传统方式有局限,思路一变天地宽。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面对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国内疫情、汛情叠加,培养勤俭节约习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很强的现实意义。让“光盘行动”成为常态,持之以恒倡导节俭新风尚是应有之义。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随着物质资源的不断丰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社会大众对节约意识有所淡漠。在全社会倡导培养勤俭节约习惯,破除餐饮奢侈浪费等不良习俗,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要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深入人心,倡导“我光盘,我骄傲;我打包,不丢面”的新的消费观,破除餐饮奢侈浪费的恶俗之风。正如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所说,在全国很多地方特别是北方地区,无论商家还是消费者都习惯用大盘大碗上“硬菜”,酒席丰盛似乎等同于主人有面子,而“光盘”“打包”则显得小气寒酸。这种风气在不知不觉中异化为摆阔心理和攀比行为,主人被裹挟其中,即便内心不认同,也不得不随大流。
  崇尚节俭,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需要社会文化心理上的反思和重塑。餐饮浪费,说到底是观念的问题。这就要求全社会树立崇尚节俭、反对铺张的价值导向。伴随着物资的丰富,曾几何时,谈节约似乎成了一种“小气”的事,有一些人认为餐饮消费是面子上的事,不能差钱,导致婚宴酒席讲排场、互相攀比,请客吃饭充面子、铺张浪费。这种本末倒置不可取。须知,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厉行节约不是拒绝享受生活,而是拒绝奢侈浪费。生活越是富足,勤俭节约就越是可贵可敬。只有珍惜粮食,践行节俭,才能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去享受生活的美好。
  行天下之大道,汇众志而致远。国人的“面子文化”由来已久,制止餐饮浪费其实是转变文化和不良消费观念的问题。而改变腐朽消费观念很难一蹴而就,非花大力气不可。在全社会培养餐饮消费的节约意识和节俭习惯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全民行动,需要社会各界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共同推进。